10月20日,國家能源集團與法國電力集團(EDF)合資建設的國華投資江蘇東臺5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落地揭牌暨深化中法合作儀式在南京舉行。這標志著我國首個中外合資海上風電項目正式落地,也表明我國海上風電市場正式向外資打開了大門,為“一帶一路”倡議再添能源合作項目。
江蘇省省長吳政隆、法國駐華大使羅梁、國家能源局總經濟師郭智、國家能源集團總經理劉國躍、法國電力集團副總裁傅楷德(Fabrice Fourcade)出席揭牌儀式,并就進一步深化中法合作進行了交流。
東臺海上風電場正在運行的風機
2019年3月25日,在中法兩國領導人共同見證下,國家能源集團與法國電力集團簽署了江蘇東臺海上風電項目合作協議。項目總投資約80億元人民幣,國家能源集團下屬國華投資公司持股62.5%,法國電力集團下屬法電新能源公司和EDF(中國)投資公司共同持股37.5%。外商直接投資超過1.6億美元,創法國電力集團在我國非核電市場投資新高。
2020年9月14日,重達3000噸的國華投資東臺竹根沙H1#海上風電項目海上升壓站正在吊裝。
經過中法雙方一年來的不懈努力,項目合作務實有效、建設成果豐碩。特別是今年上半年,國華投資公司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六穩”“六!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加快推進合資項目落地,與各股東方順利簽署了《合資合同》、《認購協議》,相繼完成了合資公司工商注冊變更和首批注資工作。
國華投資江蘇東臺海上風電項目(50萬千瓦)位于江蘇東臺北條子泥海域和竹根沙海域,一期3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已于2019年12月建成并網發電,二期20萬千瓦項目正在抓緊建設,計劃2021年投運。項目全部投入運營后,預計年發電量14億千瓦時,可滿足近兩百萬居民的年用電需求,相當于節約標煤44.1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93.75萬噸、二氧化硫1704噸。
國華投資東臺海上風電項目風機正在吊裝
江蘇東臺海上風電項目是目前我國已投產發電離岸最遠、綜合施工難度最高的海上風電項目。項目施工過程中通過技術創新,成功克服了淺灘工況、水流急、臺風多、登陸難度大、離岸遠、海纜長等困難,順利完成了建設任務。其中,16號風機采用單樁基礎風機整體吊裝,是全球范圍內首次成功應用單樁基礎風機整體吊裝技術,填補了全球海上風電吊裝技術領域空白。這一技術工藝能夠有效減少海上施工工序、縮短海上安裝時間、提高安全作業系數,為全國海上風電往深遠海域拓展做出了有益探索,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項目建設過程中開創了五個國內首例:首次成功實施220千伏三芯海纜海上倒纜;首次成功實施220千伏三芯海纜進口硬接頭制作;首次完成登陸距離最長、施工難度最大的220千伏三芯海纜登陸段施工;首次采用自升式穩樁平臺沉樁的施工工藝;首次提出整風場220千伏及35千伏全海纜監測方案技術。
吊裝完成的國華投資東臺海上風電項目升壓站
國家能源集團國華投資公司將與法國電力新能源公司、EDF(中國)投資公司將以江蘇東臺海上風電項目的良好合作為開端,進一步在風電、光伏、氫能、儲能等領域深化合作,為深化能源國際合作、推動低碳能源轉型和兩國雙邊關系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