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內蒙古倒查二十年之后,云南也開始煤炭資源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對2014年以來全省煤礦規劃立項、投資審核、資源配置、環評審核等各個環節深挖徹查,目前已通報5起典型案例。
云南省紀委省監委網站顯示,云南省紀委省監委9月9日組織召開全省煤炭資源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會議要求,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按照省委相關要求,聚焦監督執紀問責主責主業,聚焦權力聚集、資源富集的涉煤地區、部門和涉煤企業,緊緊圍繞省委巡視反饋問題線索進行大排查、案件進行大起底、作風進行大整頓。
會議強調,要對2014年以來全省煤礦規劃立項、投資審核、資源配置、環評審核和礦業權審批、股權變更、礦產交易、資產處置等各個環節,全要素理清煤礦企業和涉煤配煤項目法人狀況、辦理時間、批辦手續、政策依據等,做到一礦一清,確保問題清倉見底。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深挖徹查煤炭資源領域腐敗問題,以懲促治、懲治結合,以案為鑒、以案促改,著力修復凈化全省煤炭行業政治生態,重塑煤炭行業健康形象,促進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
10月19日,云南省紀委監委通報5起煤炭資源領域腐敗問題典型案例,其中包括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原黨組成員、副廳長王祥收受他人財物,違規審批煤礦項目、違規辦理煤礦經營資格證,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利等問題;原云南省煤炭工業管理局總工程師楊浩收受他人財物,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在煤礦企業機械化改造、行業準入等方面,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利問題;云南省能投集團煤業公司昆明煤炭科學研究所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許陽收受他人財物,在煤礦安全評價、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鑒定等方面,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利問題;曲靖市公安局原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局長崔永違規投資入股煤礦企業獲取高額非法利益,收受他人財物,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利等問題。上述4人皆于2019年受到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違紀違法所得予以收繳。
另有一起發生在2014年,富源縣原煤炭工業局副局長劉高艾因收受他人財物,在煤礦轉讓、資源整合、項目評審等方面,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利問題,于當年9月受到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違紀違法所得予以收繳。
通報提到,上述五起涉煤領域腐敗典型問題,“靠煤吃煤、以煤謀私”,以權謀私、權錢交易,性質惡劣、影響極壞。有的濫用自由裁量權,在煤礦項目審批、煤礦經營資格證辦理、煤礦產能核定、煤礦改擴建手續辦理、機械化改造驗收、煤礦整合重組、煤礦升級改造等方面違規審批;有的利用職權違規投資入股、以權謀私、權錢交易、官商勾結、索賄受賄、為不法礦主充當“保護傘”;有的在履行行業管理、日常監管中失職瀆職,未嚴格落實國家相關產業政策,導致煤炭產業發展引導不力,低水平重復建設等。
通報強調,云南省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涉煤領域黨員領導干部要以上述典型案件為鑒,汲取教訓,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各涉煤州(市)黨委、政府要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切實擔起煤炭資源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的主體責任,全面清查起底,全面處置問題線索,全面整改落實,進一步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和營商環境,不斷提升煤炭行業的發展活力、內生動力和整體競爭力。
公開資料顯示,云南省能源資源豐富,尤以水能、煤炭資源儲量較大,其中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滇東北,全省現已探明儲量240億噸,居全國第9位,煤種也較齊全,煙煤、無煙煤、褐煤都有。去年7月發布的《云南省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顯示,該省2020年的主要目標是將全省原煤產量控制在5800萬噸以內,實現工業總產值500億元,實現利稅總額100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我國針對煤炭、礦產、能源等資源領域的整治力度不斷加大。今年2月,針對云光中、白向群、邢云、云公民等腐敗案件暴露出的煤炭資源領域違規違法問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召開煤炭資源領域違規違法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動員部署會議,提出“要對2000年以來全區煤炭資源開發利用情況進行全方位透視會診”。
7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紀委監委網站公布煤炭資源領域專項巡視結果。通報顯示,此輪巡視發現,有的地區、部門、企業存在違法倒賣探礦權;以假項目、假投資“騙煤”“套煤”;落實涉煤國企轉制政策跑偏走樣;無證開采、越界開采、破壞性開采;個別領導干部在涉煤企業投資入股等諸多問題。
此外,我國資源大省陜西省也自今年3月起開始了為期兩年的領導干部違規插手干預工程建設和礦產資源開發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嚴肅查處在工程建設、礦產開發中濫用職權、謀取私利,搞權錢交易、利益輸送等行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10個地市通報40起相關典型案例。
另據中國紀檢監察報報道,今年以來,至少已有22名能源領域黨員領導干部被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接受審查調查或受到黨紀政務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