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國際資訊 >> 正文
德班氣候大會“各自為戰” 碳交易市場面臨大考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1-12-3 16:06:06 用手機瀏覽

  南非德班聯合國氣候大會今天進入第五天,最關鍵議題之一——綠色氣候基金問題的談判進展依舊緩慢。發展中國家堅稱,簽字遵守《京都議定書》第一階段要求的富國,必須在本次會議上做出新的減排承諾。但是,只有歐盟和少數其他工業化國家表示愿意考慮《京都議定書》的第二階段。而且即便是這些國家也表示,除非所有國家(包括美國和中國)都同意考慮在未來某時履行某種形式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減排義務,否則它們不會考慮《京都議定書》的第二階段。

  但在龐大的德班會議中心,幾乎沒有跡象顯示美國的立場會發生任何變化。作為溫室氣體排放全球第一大國,美國已在2001年以影響經濟發展為由,單方面退出了《京都議定書》。本次大會上,美國再次重申立場,即要求其他發達經濟體承擔的降低碳排放的負擔應該和中國等主要新興市場一致。日本、俄羅斯、加拿大等國也以此為借口,表態拒絕任何形式的《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法律文本。

  自1997年《京都議定書》簽署以來,氣候談判迄今未能達成任何具體協議。在西方談判代表眼里,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應對此負一定責任。但中國長期以來堅持自己的立場,即反對制定強制性減排目標,支持自愿減排目標。本次峰會上,對于西方國家的“圍堵”,中國談判代表再次駁斥這種指責,表示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不應承諾與發達國家承擔同樣的削減比例,并且指出中國在實現自己設定的能效和減排目標方面取得的成功。

  由于分歧依舊,《京都議定書》能否在2013年順利過渡至第二承諾期也懸而未決。而如果最終未能盡如人意,直接受到沖擊的便是全球碳交易市場,按照《京都議定書》的規定,2008年~2012年,承擔減排義務的發達國家可通過碳交易的方式履行減排義務。一旦《京都議定書》事實上解體,其所倡議的3種碳交易機制也將隨之終結。

  在這3種機制中,發展中國家可以直接從中獲益的是CDM,即發達國家用資金和技術換取各種溫室氣體的排放權。而中國正是全球CDM項目最大的賣家,其相關的碳交易行業也剛剛起步。

  在德班會議召開前夕,全球碳市場價格就出現了較大一波地回落,其中,更是以中國CDM項目的碳價格出現“腰斬”,跌至每噸6歐元多的歷史低點。這雖然多少與經濟前景不明朗下國際買家持倉觀望有關。但究其首要原因,卻是碳交易市場本身基礎的脆弱。

  面對2013年“后《京都議定書》時代”全球碳交易框架的不確定性,歐美等發達國家近來寧可買碳價格在近30歐元/噸的非洲CDM項目,也不愿意買基本在10歐元以下的中國CDM項目。正因為發達國家認為中長期減排義務不確定性大,非洲項目的碳排放配額遠小于中國,于是買遠期不如買近期,買大不如買小。

  湯森路透旗下的點碳公司上周發布的報告指出,中國已有多家國際投行、銀行、基金公司等倒賣碳產品的市場機構,因碳產品賣不出去出現資金鏈緊張,進而大幅壓低項目業主價格,甚至制造多種交易門檻,這對于中國業主的低碳投資是個不利的信號。

  本次峰會已經開到一半,已有信號釋出,歐盟可能在會議上要求中國、巴西等碳交易大賣家將現有的“按項目交易”升格為“按行業交易”,但目前中國尚未正式建立行業性的碳(排放)總量控制體系,這一要求等同于全盤否定中國這幾年辛苦建立的碳交易市場的框架。但事實上,歐盟要實現減排達標,不可能長期對華僵持,更不可能完全放棄中國、巴西市場。

  當前最壞的可能是,德班會議無法就《京都議定書》在2012年年底到期后的存續問題達成一致,中國不得不在2013年后與歐盟、日本簽訂雙邊、多邊協議以消化國內的碳產品存量,而此舉的直接后果是,歐盟、日本可能大幅提高交易門檻,在交易清單中排除工業領域的碳減排項目,甚至排除大型水電站等減排量較容易實現的項目。

  但能夠預期,德班會議之后,即便舊的全球碳市場機制作廢,各國都將探索新的碳減排約束機制,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縱然存在巨大分歧,卻在“通過市場機制實現碳減排”的認識上早有共識。

 


  深入專題了解:2011南非德班氣候變化大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金昌市國家級碳排放交易試點工作正式啟動
湖北:碳交易首次履約動員暨核查工作啟動會召開
建西部碳交易中心 成都條件得天獨厚
建立“綠碳銀行” 吸引新能源家庭用戶
湖北碳交易市場總成交量突破1000萬噸
兩會期間中國碳交易市場建設時間表確定
湖北去年碳排放交易額破千萬噸 成中國最大市場
建企業能耗監測平臺促進工業節能降耗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