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緩慢復蘇的原油需求與價格再次遭到多重夾擊,連日來,兩大國際原油價格基準WTI與布倫特原油期貨相繼失守40美元關口。這令國內下周本已成定局的成品油零售限價下調新增懸念:假若國際油價繼續大跌,是否會再度觸及國內成品油“地板價”機制導致調價擱淺?
2020年上半年,國際原油價格一度暴跌至每桶40美元下方,受此影響,國內成品油零售限價在3月31日至6月11日的調價窗口期連續6次因觸及“地板價”紅線而不作調整,這也是時隔四年后“地板價”重現江湖。隨著國際油價反彈,6月28日24時國內成品油零售限價迎來上調。然而,國際原油進入長期震蕩,7月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遭遇三次擱淺、兩次上調。
據國內資訊機構卓創測算,截至9月8日收盤,國內第3個工作日參考原油變化率為-8.04%,對應汽柴油下調320元/噸,調價窗口為9月18日24時。本周期,國內成品油零售限價下調已成定局,但歐美原油期貨雙雙“失守”40美元/桶關鍵點位,市場再次出現是否重啟“地板價”的討論。
卓創數據模型顯示,當前參考的綜合原油均價在41美元/桶附近。因目前距國內成品油調價窗口尚有7個工作日,而國際原油在連續多日下跌后處于低位,市場皆關注美股情況而視是否可以企穩,若國際原油維持當前價位,震蕩區間在1美元/桶左右時,本輪成品油調價大概率在不足三個月后再次觸及“地板價”。
卓創稱,值得注意的是,原油均價高于40美元/桶的部分,成品油限價或仍將按幅度進行調整,低于40美元/桶均價的部分不做調整。
截至發稿,10月交貨的WTI期貨價格已站上每桶37美元,11月交貨的布倫特期貨價格回到每桶40美元上方。此外,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部長級監督委員會會議將于9月17日舉行,或引發油價波動。
根據《石油價格管理辦法》和《油價調控風險準備金征收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當汽、柴油價格不作調整時,未調金額將全部納入油價調控風險準備金,全額上繳中央國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