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惡化與能源緊缺,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話題,為了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共同家園并實現可持續發展,節能降耗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是,煤炭生產企業一方面是能源的生產者,另一方面又是能源的較大消耗者。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最大程度降低煤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人們欣喜地看到,一些煤炭企業懷著強烈的責任意識,想法設法主動節能降耗,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其步伐已走在了哥本哈根會議的前面。
如果有人說,給你的高耗能設備免費上一套節能設施,然后大家共同從節能所得中分取利益,這種事你相信嗎?這種利己,利人,更利于保護地球的好事,就是EMC,即合同能源管理,中平能化集團瑞平公司電廠就是這種可持續發展的例證。近日記者趕赴汝州,目睹該企業既發電又為企業提供熱能的雙贏成果。
河南汝州市瑞平煤電有限公司電廠位于汝州市汝河南岸汝南工業區,于2007年投產運營,屬國家發改委批準的熱電聯產機組,經營范圍為發電和供熱(供熱水),項目建設規模為300MW,現有兩臺150 MW超高壓供熱汽輪機發電機組和兩臺每小時480噸超高壓、再熱、循環流化床鍋爐,固定資產12億元。2009年完成發電15.2億千瓦時,實現銷售收入4.5億元;2010年完成發電16.48億千瓦時,實現銷售收入5.1億元。企業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也有力的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繁榮發展。2009年11月17日,由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出技術,晉商國際融資租賃公司出資金,采用EMC的模式在中平能化集團瑞平公司電廠啟動高壓電動機變頻節能改造工程,代表了國際先進理念的節能減排新機制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正式落戶中平能化集團。據了解,這是合同能源管理項目首次在全國煤炭系統實施的。
合同能源管理(EMC)是一種新型的市場化節能機制,其實質就是以減少的能源費用支付節能項目全部成本的節能業務模式。該模式是由企業、金融機構、節能服務企業三方組成實施節能項目的共同體,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可有效分散傳統運營模式對煤炭企業的經營壓力。這種節能投資方式允許用戶使用未來的節能收益為工廠和設備升級,能夠降低目前的運行成本。該模式在國際上已經運行了30多年,被證明是解決能源短缺、能源價格偏高和節能服務短缺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1] [2] 下一頁
深入專題了解:“綠色信貸”助力合同能源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