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水網統計,2010年末,我國環境服務業年收入總額約1500億元,從業單位約12000個,從業人數達270萬人。王家廉表示,盡管已有所發展,但目前分散的環保產業各環節只能服務于單項指標,傳統的產業模式不能滿足環境保護、環境管理的需求。只有綜合環境服務直接面向環境效果,環保產業業態向綜合服務業過渡,才能引導環保產業向環境服務業升級。
王家廉指出,從現狀來看,污水處理產業目前廣泛推行的BOT運營模式已初步具備環境服務業的特征,未來,水污染治理環境服務業有望率先實現規;l展。
財稅扶持推陳出新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規劃》在具體的財稅扶持政策方面也充分考慮產業發展現狀,謀求推陳出新。其中,將管網維護和污泥處理成本納入污水處理成本,對污水垃圾處理等企業免征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進一步完善污水處理費征收和使用辦法等提法,被廣泛認為含金量很高。
國內一家大型污水處理運營企業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成本問題一直是污水處理企業面臨的首要挑戰。目前,企業承擔的BOT項目,靠從政府獲得污水處理費來獲得收益。但項目運營過程中,實際的成本還包括管網維護和污泥處理部分,在污水處理費中就未被體現,如此一來,企業的成本壓力很大。“相比于新區,很多城市老城區的管網維護難度更大,費用更高,這些都靠企業來投,顯然不合理。”該人士表示,一并考慮管網維護和污泥處理成本,是對企業投資污水處理行業的巨大支持。
污泥處理成本也列入成本考慮范圍,體現了政府對于污泥處理的重視。有專家表示,污泥處理未來5年也有望實現產業化發展,環保部也在做相關專項規劃。
由于建污水處理廠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土地使用稅往往平添污水處理企業的運營負擔。上述企業人士表示,一旦免征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企業的經營成本能明顯降低。
另據透露,《規劃》還提出,將完善節能環保產業的進出口政策,安排對外援建時,優先安排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節能環保項目。同時,拓寬產業投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發行企業債券、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此外,未來政府還將支持民間資本和外資進入污水、垃圾處理等市政公用事業。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