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電價政策難以有效 解決電力供求矛盾
今年入夏以來,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嚴峻,部分地區高峰時段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拉閘限電情況時有發生。迎峰度夏期間,缺電呈現“量大、面寬、時間長”等特點,除東北、西北、蒙西電網稍微平衡有余外,其余大部分地區高峰時段供電偏緊,南方、華東、華中、華北存在不同程度的電力缺口,最大電力缺口達4500萬千瓦。廣西、貴州、江西、四川、重慶、湖南、廣東、江蘇、浙江等地供需矛盾尤為突出。統計顯示,上半年鋼鐵、有色、化工、石化等高耗能行業回升幅度明顯快于整體工業回升幅度,高耗能生產過快增長對電力需求特別是高峰用電需求影響較大,同時高耗能行業的能源消耗和電力消耗指標也繼續增大。
今年的迎峰度夏期雖然已經過去,但種種跡象表明,今年的迎峰度冬和明年的迎峰度夏在許多地區仍然將會面臨緊張、復雜的缺電局面。
從2004年開始,國家陸續出臺了電力需求側有關電價政策,包括峰谷分時電價、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等。
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對抑制高耗能行業盲目發展,促進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升級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隨著政策的深入執行,實際執行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的企業和用電量越來越少,此項政策對于節能減排和調峰的作用也越來越弱。
總之,目前我國的電價政策還難以有效解決電力的供需矛盾問題。
電力體制改革時機未到 大工業用戶季節性加價可先行
解決電力有效供應的根本之策在于加快電力體制改革,理順電價形成機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但在大的改革還未實施(或短期內難以實施)之前,可以考慮采取價格的臨時調節措施,增加供應、調節需求,促進大工業用戶移峰填谷,限制高耗能用電需求,并逐步使之常態化,成為一種長效機制。
對此,我們建議在重點缺電省份對包括電解鋁、鐵合金等高耗能行業在內的受電容量在315千伏安及以上的大工業用戶實施加價,加價所得專項用于補助為頂峰發電做出貢獻的發電企業。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