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95年,日本政府贈送我國的首套水泥低溫余熱發電示范項目就在海螺集團寧國水泥廠建成投產,成為國內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的最早應用者。
該項技術被中國國家發改委列為國家十大重點節能工程之一。
到目前為止,海螺集團已簽約了國內外150多套余熱發電機組,在中國和泰國、巴基斯坦、緬甸、土耳其等國家推廣建成了134套余熱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達1680兆瓦,年發電量130億度,相當于年節約標煤460萬噸,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00萬噸。為把水泥工業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做出了有益探索和貢獻。
截至2010年底,我國新型干法生產線將達到1080條左右,除已建和在建外,還有約40%的生產線可以配置余熱發電裝置。如果以上新型干法熟料線全部配套余熱發電,每年可實現節電270億度,相當于節約煤炭消耗1000萬噸,共減排二氧化碳約2360萬噸。
“十一五”期間,水泥低溫余熱發電可解決60%的用電量、節約煤炭消耗、減排二氧化碳。
建成水泥窯處理垃圾系統
2007年以來,海螺集團通過對國內外垃圾處理技術的實地考察和研究,憑借在水泥高溫煅燒、廢氣處理技術領域的研究和經驗積累,結合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特性,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窯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系統。該技術為世界首創。其顯著特點在于工藝布局簡潔,投資低;采用汽化爐焚燒,燃燒的氣體有害成分被水泥窯高溫所分解,科學地解決二惡英的降解,對大氣無污染;所形成的殘渣作為水泥原料配料,無任何廢棄物,真正做到了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焚燒時利用垃圾自身熱能實現自燃,不需要任何燃料,且可替代水泥窯部分燃料,達到節能的效果。
2010年3月,世界首條水泥窯垃圾處理系統——日處理600噸垃圾示范項目在銅陵海螺公司建成,年處理城市生活垃圾可達20萬噸,節約標煤約1.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3萬噸。目前,項目各系統運行正常,經檢測各項環保指標完全合格。其中,經中國國家權威機構實地取樣、德國EurofinsGfAGmbH實驗室檢測,二惡英排放指標僅為每立方米0.0376納克,大大優于歐洲發達國家每立方米0.1納克的標準要求。截至2010年9月底,已處理生活垃圾4.9萬噸。該項目技術的成功開發和應用,徹底解決了城市垃圾填埋、大量占用土地、污染環境的難題,社會效益顯著。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