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讓我節能減排”變為“我要節能減排”。這一關鍵性的思想觀念轉變,給本溪市的節能減排工程建設帶來了三個“100%”的新氣象。目前,本溪市年初安排的70項、總投資 17億元的節能減排工程已100%開工建設;資金100%落實;今年要求投產的項目,年底前也將100%完成。這種一呼百應的局面,在歷年的節能減排戰役中還是第一次出現。
節能減排之戰早已成為本溪這座老工業城市每年工作的重頭戲。每到年初,市里都要對節能減排做出詳細安排,并向企業下達若干指令性項目指標?墒枪澞軠p排的主體畢竟是企業,光政府一頭緊張是起不了太大作用的。一些廠長經理片面地認為節能減排是“市長工程”,是費力、費錢、費事而且無利可圖的事,資金緊張不能干、影響生產不能干。任憑你說破嘴皮子,任憑你前牽后趕,每年總會有一些工程不能如期開建或投產。許多工程變成了老驢推磨——今年不完,明年接著干。
然而,多年來政府對節能減排工作的堅持,還是使眾多企業收獲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事實勝于雄辯。雖說今年的節能減排任務比往年都重,卻出現了齊刷刷的開工并干得紅紅火火的局面。首要原因就是企業自身對節能減排認識的提高。在那些廠長經理的頭腦中已經把節能減排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方法來看待,觀念已經由“你讓我節能減排”變為“我要節能減排”,具有了強烈的責任感。缺少資金,他們會千方百計去籌集;影響生產,他們會做出巧妙安排。而且有企業向市里爭項目,要求提前安排本企業的節能減排工程。那些過去專門端給市里的難題,現在都自行化解了。其次是市里的規劃做得好,哪癢撓哪,既抓住了重點難點,又符合企業實際。在落實中靠前服務,面對面幫助企業解決難題,并出臺眾多扶持政策,鼓勵企業上馬節能減排項目。今年這70個節能減排項目建成達產后,本溪可每年節能30萬噸標準煤,每年減排二氧化硫4500噸、氮氧化物2600噸、化學需氧量4900噸,又向國家環保模范城跨進了一大步。
觀念的提升,可謂一通百通。本溪今年除節能減排工程做得又快又好外,節能減排措施也執行得干凈利落。到9月底,全市已淘汰水泥落后產能85萬噸,淘汰鑄鐵落后產能6650噸,淘汰球團落后產能3.6萬噸。新建成的67.3萬平方米房屋,用的都是新型環保材料,全部達到省公共建筑節能減排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