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國務院召開全國節能減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全面部署“十二五”節能減排工作,吹響了節能減排新的進軍號。
我們都記得,五年前的“十一五”規劃《綱要》,第一次把節能減排列為約束性目標,向全社會重重地敲響了能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嚴重的警鐘,也響亮地吹出了節能減排的進軍號。經過五年的工作,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十一五”節能減排基本實現預期目標。我國以能源消費年均6.6%的增速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11.2%的增長,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由“十五”時期的1.04下降到0.59,這不論在新興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是罕見的。節能減排扭轉了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階段能源消耗強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上升的勢頭,是“十一五”時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大亮點。同時,我國的節能減排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了重要貢獻,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譽。
但是,中國仍然面對嚴峻的資源和環境挑戰!看國內: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特別是資源環境約束日趨強化。觀全球:圍繞能源安全、氣候變化的國際博弈日趨激烈,綠色經濟、低碳技術方興未艾,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的共同趨勢。正是基于對國情、世情的科學判斷,“十二五”規劃《綱要》把單位GDP能耗降低16%、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17%、主要污染物下降8%—10%作為約束性指標。在節能方面,雖然目標比“十一五”有所降低,但由于經濟總量增大,需要實現的節能量達到6.7億噸標準煤,比“十一五”的6.3億噸還要多,難度還要大。在減排方面,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的指標,主要涉及的是農村、交通等工作基礎比較薄弱的環節。特別是,在“十一五”時期,一些投入少、見效快的節能減排措施已經實施,“十二五”期間進一步挖掘潛力就需要更大的投入、更有效的政策。
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完成的重大戰略任務,形勢再嚴峻,任務再艱巨,節能減排目標也要完成。黨中央、國務院對節能減排高度重視,在“十二五”開局之年,對這項工作作出了緊鑼密鼓的部署和安排。7月19日,國務院召開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了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提出了12個方面、50條政策措施。在9月27日的電視電話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在講話中再次強調了當前和今后五年節能減排工作的重點任務,主要包括著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節能減排,堅持以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推進節能減排,完善節能減排長效機制,加強節能減排能力建設,推進重點領域節能減排等,對于確保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是破解資源環境約束、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是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的必由之路,也是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占領未來競爭制高點的必然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節能減排作為促進科學發展的硬任務,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硬舉措,考核各級干部的硬指標。繼續把節能減排放在各項工作的重要位置,強化目標責任,加強組織領導,嚴格監督檢查,開展全民行動,確保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