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東德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是金沙江下游水電開發的又一重大里程碑事件,也是三峽集團打造的水電綠色發展新標桿。
近日,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王浩表示,伴隨烏東德水電站建成投產,一條世界級的清潔能源走廊即將形成,這是三峽集團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也是我國以綠色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成功典范。
以水電開發為基礎
打造世界級清潔能源走廊
王浩表示,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不斷調整能源結構,是推動我國走綠色發展之路的重要途徑,水電正是其中最基礎的能源形式。他解釋說,相對于風電、光伏等其他綠色能源,水電在1分鐘內即可實現從零出力到滿負荷的全過程,具有調節性強、出力穩定、度電成本低、開發技術成熟等綜合優勢。我國西南地區豐沛的水力資源,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庫,打造以水電開發為基礎,風光水互補的清潔能源基地,對實現經濟社會綠色發展、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等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他認為,在西南清潔能源基地建設過程中,金沙江下游四座大型流域梯級電站可以充分發揮調節性能,平抑電網接納風光發電出力造成的影響,有效解決風電、光電大規模集中上網的消納難題,破解當前風光資源的隨機性、波動性和間歇性弊端,為我國清潔能源綜合發展探索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
王浩對三峽集團建設長江清潔能源走廊給予積極評價,他說,從金沙江到長江,三峽集團建設運營的六大水電樞紐工程(三峽、葛洲壩、向家壩、溪洛渡、白鶴灘、烏東德水電站),是當之無愧的國之重器,伴隨源源不斷、質優價廉的清潔能源輸出,將產生巨大的生態、社會、經濟等綜合效益,極大推動長江流域實現高質量發展。
開展水資源聯合調度
放大梯級電站綜合效益
作為長期從事水文水資源領域研究的專家,王浩還特別關注烏東德水電站在實現長江水資源聯合調度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王浩指出,伴隨著烏東德、白鶴灘水電站的投產,三峽集團擁有了從金沙江延伸至長江的梯級電站群,這六大水庫、六座大壩實現聯合統一調度,將使單座水電站的綜合效益得以放大,統籌實現防洪、補水、發電、水生態保護等多目標綜合調度,充分發揮水庫大壩調節作用。
隨著我國水電事業發展,長江干支流上建成的水庫將會越來越多,遠景規劃將達到103座大中型大壩水庫,這些大壩水庫分屬不同的業主,如果各行其是,形成的調度決策會有大量的不協調、不相融甚至是效率相互抵消的情況,迫切需要統一調度管理。
王浩表示,大江大河的水資源調度有一條鐵打的原則,即:發電航運服從于資源和生態,資源和生態則服從于防洪。目前我國的防洪調度由國家防總統一指揮,而發電這些興利調度可以在水利部指導下,由三峽集團牽頭開展具體的調度運行是非常合適的安排。
以水電開發為基礎
打造世界級清潔能源走廊
王浩認為,社會大眾之所以對水庫大壩建設持有爭議,一個根本原因是對我國國情、水情認識不夠深入。
據他介紹,我國人均可利用水資源僅為世界人均量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且時空分布極不平衡,不僅水量南多北少,還深受大陸季風氣候影響,6到9月降水量約占全年的70%,而到了枯水期,即使把河道的水全部抽干,也不足以滿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用水需求量。面對這種基本國情,修建水庫大壩,一方面可以減少汛期的洪澇災害,另一方面也可以實現洪水資源化,增加枯水期的水資源供給。修建水庫大壩,并不是為了單純的經濟利益,而是滿足人們生存與發展的基本需求。
談到水庫大壩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王浩指出,凡事都有兩面性,我們必須要客觀、全面地認識事物,雖然水庫大壩影響了洄游型魚類的生存環境,但由于水庫的建成,流速變緩、水深加大,河道型流態變成湖泊型生境,會促進沉水型、靜水型魚類的大量繁殖。
為了降低水庫大壩對洄游型魚類影響,大壩建造者往往需要額外投入上億資金,進行壩體優化設計,通過布設各類過魚設施、開展分層取水、提高生態基流、利用天然漲水過程造成人造洪峰等手段保證魚類的正常生態!八娙藢ι鷳B的追求與努力,不應該被選擇性忽視!蓖鹾普f。
王浩指出,三峽集團在多年的水電開發過程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通過珍稀魚類增殖放流、梯級水庫生態調度、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等工作,始終將綠色發展的理念貫穿于工程建設中,打造了以烏東德為代表的一個又一個綠色工程。王浩相信,通過以三峽為代表的中國水電人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實現生態保護與水電發展的“最大公約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