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連續兩年躋身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消費國,但節能減排成效顯著的柴油轎車發展竟十分遲緩,僅占轎車總產量的0.65%,遠遠落后于歐洲50%的平均水平。在純電動車一時還難以成氣候的情況下,要完成國家十二五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轎車柴油化就成為迫切而現實的途徑選擇。
柴油車具有先天高效率特性
據權威機構預測,2015年前90%的汽車仍將采用傳統動力,2020年前傳統動力仍將占有80%的市場。而2005年7月1日,我國實施的《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國家標準,要求到2015年平均油耗要達到每百公里6.9L。具體步驟為,2012年為導入期,允許企業平均燃油消耗量比目標值高9%;2013年,允許企業平均燃油消耗量比目標值高6%;2014年,允許企業平均燃油消耗量比目標值高3%;到2015年全面實行第三階段燃油消耗限值標準。
有數據顯示,與同排量的汽油機相比,柴油車可實現節油30%、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5%,而動力卻可以提升50%。由于柴油轎車優異的節油特性,在原油價格持續上漲的情況下,其經濟性尤為突出。如果油價繼續升高,則柴油轎車的經濟性就更加明顯。從可靠性上來看,柴油發動機的轉速較低,氣缸燃燒溫度與汽油機相比較低,相關零部件不易老化,發動機的故障率遠遠低于汽油發動機,整車安全性也大大提高。
對比電動車,柴油車基礎設施的升級改造更為簡便。發展電動車,將是對現有能源供應體系的一次徹底推翻。重新建立電動車的能源供應體系,花費巨大。有人測算,十二五如重點發展電動車,國家至少得投入2000億元用于充電站建設。而反觀柴油供應體系,現在已有較為完善的設施,只要稍加改進,就能適應技術更為先進的柴油車所需。
因此,在沒有掌握電動車核心技術的情況下,柴油車先天的高效率特性,將成為我國車企現實選擇。如果柴油車市場份額能達到30%,那么每年就能為國家節省將近一個大慶的原油產量,同時能減少近600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
歐美日先行一步
盡管國情和能源戰略各有差異,但歐洲、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地區和國家幾乎一致地制定了積極發展和推廣清潔柴油車的發展戰略。
西歐國家石油產量有限,節約能源的需求迫切。歐洲一方面積極尋求新能源,計劃在2020年把新能源占所有能源的比例提高到20%;另一方面力求降低傳統汽車的能源消耗,先進的柴油技術成為最切實可行的選擇。在歐洲,柴油轎車已經被廣泛接受和認同,其市場份額在持續增長。據有關研究機構預測,到2015年,西歐市場柴油轎車的占有率將達到55%的最高值,然后趨于穩定。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