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和企業在電力建設上頂牛 電力改革并不成功 |
來源:不詳 時間:2007/4/24 12:25:16 用手機瀏覽 |
■一方面電力過剩預警頻頻 ■一方面電廠建設熱火朝天 昨天,亞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湯敏在其《中國能源危機及節能政策》的演講中出示了兩張中國能耗與GDP增長之間關系的圖表,形象地說明了為什么中國近年來頻頻出現電荒。從圖中可以看出,自2001年起,中國能源的增長開始高于GDP的增長。 近來,國家發改委頻發警告:明年電力可能過剩,而不少專家學者也都在不同場合表示了對電廠增速過快的擔憂,但昨天國家發改委公布的一組數字仍讓人感到,全國各地發電廠仍在如火如荼地成長。 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數字顯示,上半年國內火電設備制造廠家交貨設備容量合計3921.5萬千瓦,比去年同期增加2525萬千瓦,增長了2.8倍。而上半年完成了火電設備3452萬千瓦,占發電設備制造總容量的88%,同比增長64.2%。 “今年上半年全國發電設備繼續保持較高增長速度,發電設備市場仍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特別是大機組數量增長較快,60萬千瓦汽輪機機組比去年同期增加17個!眹野l改委總結。 一方面電力過剩預警頻頻,一方面電廠建設熱火朝天,這其中原因何在? “這表明國家從規劃的角度和企業從市場的角度對電力供需的理解不一致!彪娏Ω母飳<、首都經貿大學教授劉紀鵬一語道破玄機!捌髽I的想法是,首先是否會出現電力過剩局面還不好說,其次建電廠可以解決就近電荒,第三他們寧愿冒著電力過剩的危險,也不愿意出現電荒,導致企業停產! 回首5年前,國家也在擔憂電力過剩問題,于是著手對電力發展戰略進行宏觀調整——原則上3年不上火電項目,結果一下子電力基本建設市場疲軟不堪,全國大面積出現電荒。 “當時山東有一些企業違反國家政策,上了一批電廠,結果反而在當時普遍電荒的情況下成了不聽國家警告而獲利的典型!敝袊暧^經濟學會常務副秘書長王建在前不久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舉辦的中國經濟觀察論壇上對記者說。 “我覺得地方上建電廠項目很正常!眲⒓o鵬表示,我國電力市場要成熟起來,必須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才能推進電力體制改革,實現電價市場化。” 談到電力體制改革,劉紀鵬忍不住批評說:“三年前的電力改革是不成功的,是在一個錯誤的時間、以錯誤的方式、出現了錯誤的效果的‘三錯’改革。因為改革后所有的風險都發生了,電荒出現了、電價上升了、五大電力集團已經有兩家虧損了,電力改革中資產流失了。” “現存的電力體制必須打破才能從根本上緩解電荒,穩定電價! 劉紀鵬說。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