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國內資訊 >> 正文
新疆再現電力交易正價差!年度交易用不完 月度交易搶不到
來源:北極星售電網 時間:2020/6/18 7:25:59 用手機瀏覽

6月15日,新疆電網2020年6月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全疆月度直接交易交易結果出爐,結果顯示,出清電量5.69592億千瓦時,成交價格275.5元/千千瓦時。統一出清價差+25.5元/兆瓦時(新疆地區標桿電價為250元/兆瓦時),這是在繼5月份新疆首現+34元/兆瓦時的正價差事件,連續第二個月再現電力交易正價差!


國家發改委曾在2019年10月印發《關于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形成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其中稱將現行燃煤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機制改為“基準價+上下浮動”的市場化價格機制,并規定了電價浮動幅度,范圍為上浮不超過10%、下浮原則上不超過15%,文件中明確表示,2020年電價暫不上浮。但新疆為何在2020年連續兩個月出現正價差的電價上漲情況呢?


供需比失衡,供小于求情況突出

新疆的電力交易分為定向直接交易和全疆直接交易。2020年初,新疆發改委在其發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20年電力直接交易實施方案》中提出,新疆2020年全年電力直接交易規模按530億千瓦時控制。其中定向雙邊交易電力用戶全年電量規模約152億千瓦時;全疆直接交易規模378億千瓦時,其中年度全疆直接交易電量規模按330億千瓦時控制,月度交易規模按48億千瓦時控制。


1月,新疆進行了年度直接交易,原計劃330億千瓦時規模的年度交易,在出清時交易電量達到了401億千瓦時,整整多出71個億。由于年度交易的計劃已滿,所以多出的電量只能被安排到月度計劃當中。按照新疆年初時發布的電力直接交易方案,月度交易規模按48億千瓦時來控制,折合到每個月大概有4億千瓦時的交易電量,然而2020年初新疆宣布全面放開工商業用戶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大量的中小用戶入市,這些新入市的中小用戶都需要通過月度交易來購買電量,每個月4億千瓦時的電量顯然不夠用。而更令人驚奇的是,3-5月新疆電力交易中心發布的月度交易公告均顯示僅有2.9億的交易電量,這樣就更加劇了月度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在此背景下,月度交易的市場上,用戶側不惜漲價來搶電量。


而對于發電側來說,火電企業的發電計劃并沒有因此而增加,這直接導致了供需比的失衡。即便出現了供需比失衡的情況,在發用電計劃初期放開的電力市場也實屬正常情況,畢竟路要一步一步走。所有的售電公司在用自己沒有用完的年度總盤子來平月度的差額。因為在新疆2020年電力直接交易實施方案中對電量結算的表述是這樣的,售電公司作為整體進行偏差考核結算,也就是說,售電公司對發電側的結算價,是所有合同的總價格,月清月結。


0.png

連續兩個月出現正價差


5月,新疆電力交易中心發布了一則開始申報1-4月份的用戶電量和電價通知,其中有一段話格外引人注意:年度的合同不允許按整體結算方案來結算給月度用戶,也就是說,此前規定的整體結算的方案將被全部推翻。這意味著所有的售電公司,在5月份必須買走所有的電量,否則5月份將面臨偏差考核。這就導致了在5月份的月度交易時,新疆的用戶側、發電側紛紛極限報價。由此出現了+34元/兆瓦時的正價差。

按5月月度交易284元/兆瓦時這個價格,全疆一般工商業電價基本倒掛,10千伏以上除個別地區以外全部處于倒掛狀態,大部分售電公司與用戶簽定的分成合同,價差已經全部傳導到用戶側,與用戶一起分攤,用戶側均承擔很大的損失。


6月份的月度交易市場,31家電力用戶(售電公司)、18家發電企業成交電量5.69億千瓦時,成交價格 275.5 元/千千瓦時。用戶側邊際點價格351元/千千瓦時,發電企業邊際點價格200元/千千瓦時。相較于5月份的月度競價,發用側的報價都比較保守,但即便如此,也難逃正價差的結果。


年度交易用不完 月度交易搶不到

受疫情的影響,新疆的電力市場重新開放是在2020年的3月16日,由于新疆的工業結構較為單一,參與年度交易的化工、鋼鐵、電解鋁、大數據等行業的工業企業,年初因為受疫情影響,生產沒有恢復正常,導致大用戶手里富余的電量無法消納,而月度交易中一些中小型用戶又無法買到電量。


有了5月份正價差的教訓,新疆各方面也在盡量做彌補。新疆電力交易中心在第一次發布的6月月度交易公告中稱,市場交易電量是2.9億千瓦時,隨后二次補充公告把交易電量從2.9億提高至6億千瓦時。但即便如此,市場成交的價差+25.5元/兆瓦時,還是正價差。雖然相對5月月度交易結果略微下降一點,全疆80%的用戶企業依然接受不了如此高的電價。從另外一面也可以看出,6億千瓦時的市場份額是遠遠不夠的,單方面放大月度交易規模并不能對價格造成有效影響。


新疆某售電公司負責人A表示,目前新疆的電力市場變成了兩個極端,一方面年度合同大用戶要全部承擔欠用的偏差,另一方面,月度交易的市場電,用戶側無法買到。而售電公司手中的年度的合同電量不允許結算給月度中小用戶,形成了壁壘,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新疆某資深行業人士B稱,新疆電力市場目前的問題是,年初的交易計劃被改變,導致市場主體在買單,大用戶“撐死”,中小用戶“餓死”!


誰是贏家?

對于新疆出現的正價差事件,北極星售電網(ID:bjx-psd)專門采訪了新疆的行業內人士、售電公司以及電力用戶,對于連續兩個月的正價差事件,他們也很無奈,并表示在這個事件中,發電側、用電側均沒有贏家。


火電企業C:5月份,火電合同指標遠大于購電指標,從結算單上看,新疆各家公用火電均被扣減基數電量100多小時,遠超過當月實際下達優先發電指標。而六月份結算單,火電扣減的基數電量指標遠不止100小時,優先發電指標優先結算對火電來說也只能是一種安慰。


火電企業D:很多人都聽說了新疆這兩個月的正價差事情,以為火電企業都賺翻了。但事實呢,由于年度交易超出的部分,已經把火電企業的月度基數電量基本吃掉,超發部分的電量發電企業需要承擔偏差考核,折算下來,結算均價在1.93分/千瓦時,比標桿電價還要低5分多。


新疆售電公司E:相比較全國其他地區的電力交易,新疆地區可以說是亂象叢生。年度交易的發電量大于需求量,月度交易的需求量又大于發電量,現在大用戶用不完市場電,面臨的年度交易合同違約的風險,如果按年初的交易實施方案中整體結算的方案執行,不存在年度交易用不完的情況。


新疆某售電公司負責人F表示,新疆電力市場目前的問題是,政策組合+口頭通知,形成了市場化電量結構的供需失衡,市場化發用電的總供給量,小于市場的需求空間,造成了如今的正價差事件!


大工業用戶G:雖說年初搶到了年度交易的理想電量,但受疫情的影響,工業企業的生產規模還沒有恢復正常,所以少用電的負偏差風險依然存在。


中小電力用戶G:都說電力市場化交易買到的電會比較便宜,沒想到比此前用的目錄電價還高出2分多,我們也無奈只能選擇目錄電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沒有相關文章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