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工業之地遼寧省沈陽市自5年前率先發起實施對重金屬污染企業原沈陽冶煉廠的土壤修復治理起,已創造出一套完整的修復標準及方法,如今修復一新的土地已得到商業開發和居民住用。
原沈陽冶煉廠土壤修復治理工程的主要參與專家、沈陽環境科學研究院總經濟師陳輝近日告訴記者,這一工程從立項啟動課題研究,到分階段修復,直至今年8月底獲得沈陽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歷時多年,終于劃上圓滿的句號。
“以環保實用技術獲得沈陽市科技進步一等獎,這在沈陽歷史上尚屬首次,是對重污染企業實行土壤修復的充分肯定!彼麑τ浾弑硎。
記者來到沈陽市鐵西區沈陽冶煉廠的原址發現,原來“高聳的煙囪”、“滾滾的黑煙”早已不見蹤影,刺鼻的氣味兒也聞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綠地、整齊的現代化居民小區,以及林立的商圈。
沈冶原址建起的鑫豐儷城小區居民王蘋對記者說,自己一家是3年前到這兒買的新房,當時每平方米4000元,現在已漲到每平方米8000多元,由于污染土壤得到徹底治理,全家根本不擔心什么,住著很舒心。
據悉,作為工業大省,遼寧目前存在三條土地污染帶,其中最嚴重的一條即是沈陽污染帶。“這條污染帶主要是由原沈陽冶煉廠的大煙囪60多年排放污氣造成的,給細河兩岸形成了污染區!边|寧省地質礦產調查院研究員楊曉波說。
沈陽市鐵西區區長李松林透露,沈陽市曾被列為世界十大重污染城市之一,鐵西區更是污染的重災區,當時類似沈陽冶煉廠“高聳的煙囪,滾滾的黑煙”是鐵西區的真實寫照!
楊曉波說,如何治理好這條污染帶,事關沈陽老工業基地的環境建設,甚至關系到經濟全面振興大局,其關鍵之一就是要實現對原沈陽冶煉廠污染土地的有效修復。
據了解,沈陽冶煉廠原為國家一級企業,占地36萬平方米,始建于1936年日偽時期,曾為中國最大的有色金屬生產基地。由于該廠還存在嚴重虧損、資不抵債等問題,于2000年8月被法院宣布破產。
對原沈陽冶煉廠實施污染土壤修復的是沈陽環境科學研究院的科研人員。該院副院長邵春巖、總經濟師陳輝介紹說,沈冶關停后,經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發現其土壤中含有鎘、鉻、鉛、砷等多種有害元素,屬典型的復合重金屬污染企業,36萬平方米的廠區面積六成多受到嚴重污染。
為此,沈陽環境科學研究院在接受鐵西區政府的委托及配合下,自2004年至2006年先行啟動了課題研究工作;從2006年至2008年,分三個階段分別對廠區的重度污染區、中度污染區、輕度污染區實施了治理修復,其中重度污染區的3.8萬立方米土壤被運用新技術鎖定后,全部按照危險廢物的標準挖走填埋。
經過持續幾年的治理修復和觀察,今年4月,原沈陽冶煉廠污染土地修復工程通過了沈陽市科技局組織的成果鑒定。根據沈陽市鐵西區政府和沈陽市環境科學研究院提供的一組數據:原沈陽冶煉廠土壤修復治理工程是目前為止完成的國內規模最大、應用技術最復雜的復合重金屬污染場地治理工程,共治理修復污染土壤15.2萬平方米,工程總投資1.2億元,治理修復后場地實現土地增值約為7.3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