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節能”已成為我國能源戰略的關鍵詞。為此,電力行業的節能狀況備受關注:電力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和主要能源行業,同時也是資源密集型產業,將如何加大節能力度?
有專家指出,除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導致電力需求量擴大之外,用電效率不高,也是中國電力供應緊張的重要原因。據測算,中國單位GDP的耗電量為世界平均水平的3.8倍。亞行駐中國代表處完成的報告認為,中國終端用電設備的總節電潛力約為2000億千瓦時。顯然,提高用電效率,降低單位產出的電耗,已是中國電力供求管理的重要課題。
20年來,我國投入巨額資金推動“以大代小”和“以煤代油”工作,對火電廠燃燒系統、控制系統等進行了大量適應現代化要求的改造,提高了機組技術水平,為降低供電煤耗、節約發電用燃油做出了巨大貢獻。對變壓器進行以降損為目的的更新改造,高能耗變壓器在全國特別是經濟發達的省份和地區已基本被淘汰。從1978年到2003年,供電標準煤耗由471克每千瓦時下降到380克每千瓦時,發電廠用電率由6.6%下降到6.1%,線損率由9.6%下降到7.7%。與1978年的指標相比,2003年電力行業相當于年節約標準煤1.6億噸。
但是,與世界主要工業國家相比,我國電力工業能源節約仍是蹣跚學步。差距意味著潛力,在節能唱響主旋律的大環境下,電力行業已無退路。根據國家發改委的節能規劃要求,到2020年,中國每萬元人民幣GDP耗能要由2002年的2.68噸標準煤降到1.54噸標準煤,形成節能能力14億噸標準煤,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通過節電來完成。
華南理工大學能源專家華賁指出,中國的節電潛力巨大,完全具備推廣能效電廠的資源條件。問題是目前還缺乏一套鼓勵節電的有效投融資和盈利機制,政策法規方面也還存在一些障礙。當務之急,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采取更強有力的可持續發展政策,大力開發水電、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大力調整和優化能源產業結構,同時優化燃煤發電結構,提高能源轉換效率,真正讓電力節能生出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