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實施的節能惠民汽車補貼政策的門檻提高,入圍產品的平均油耗門檻將由6.9升提升至6.3升,單車補貼3000元標準不變,該政策將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實行!
9月4日,在2011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對于新能源汽車補貼具有決定意義的國家財政部經濟建設司處長向弟海,傳達了這一重要信息。
然而對于自主品牌企業來說,門檻提升并非利好。
9月6日,力帆汽車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關鋒金在電話中告訴記者:“主觀上來講,國家要求節能門檻提高是沒有問題的,自主品牌也不能落下。但國家也忽略了一個問題,自主品牌目前在動力總成技術方面與合資企業相比,還很落后,對于節能減排的關鍵技術,比如渦輪增壓和缸內直噴技術還沒有完全掌握。”
關鋒金提議,在遵循市場經濟的原則下,國家可以在研發上對自主品牌進行支持,比如,在稅收、低息貸款、建成費用返還等方面對生產和研發動力總成關鍵技術的零部件企業和主機廠進行支持。
動力總成落后十年
“自主品牌企業有了數控機床、三坐標等造車工具,車身做得還可以,但動力總成跟合資品牌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今年自主品牌很困難,市場占有率已經降到30%以下,自主品牌企業有了數控機床、三坐標等造車工具,車身做得還可以,但動力總成、發動機跟合資品牌相比差距依然很大!标P鋒金告訴記者,“在動力總成方面,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有十年的差距,如果在今后的十年不能迎頭趕上,我們就沒有機會了!
目前歐美車企,數年前便開始全球以及中國市場推行發動機小型化,其中,大眾汽車的“TSI+DSG”動力技術已經非常普遍地應用在中國投放的車型中。
國內自主品牌汽車公司中,雖然長城汽車、比亞迪(23.13,0.32,1.40%)等自主品牌即將率先推出搭載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車型,但距離這一技術的成熟,并覆蓋所有車系,還有很長一段路。
“國內主流自主品牌都在研制渦輪增壓和缸內直噴發動機。渦輪增壓技術可以讓1.2升的發動機達到2.0,油耗肯定會大幅度降低,各大自主品牌都在搞,推向市場應該就是前后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标P鋒金告訴記者。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