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建材循環經濟產業鏈
在鋼鐵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副產物主要有高爐渣、轉爐渣、除塵系統的粉塵及脫硫副產物等,這些固體副產物的主要成分與水泥成分接近,可以做水泥原料使用。因此,鋼鐵生產可與建材行業鏈接,構成鋼鐵—建材循環經濟產業鏈,使副產的冶金渣高附加值化。
當前,鋼鐵行業的一項重點任務是推進鐵渣、鋼渣的高附加值利用,大力推廣“熱燜生產線—破碎磁選生產線—水洗球磨生產線—鋼渣微粉生產線—建材生產線”的鋼渣高附加值利用路線,實現鋼渣固體廢棄物的零排放。
目前,鞍鋼開發應用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茵巴加小沖渣技術,建成了國內第一條鋼渣熱燜處理生產線,實現鋼渣“零排放”。本鋼也建設了一條60萬噸鋼渣余熱自解熱燜生產線、一條120萬噸的鋼渣磁選處理生產線、一條年產120萬噸的立式輥磨系統生產礦渣微粉生產線,有效提高固體副產物資源化的開發利用率。濟鋼已建成3條60萬噸礦渣微粉生產線,以及30萬噸鋼渣濕式粉末磁選和10萬噸軋制磨生產線,“十二五”期間還將研發高爐渣生產礦棉及礦棉制品項目。萊鋼建成了年產260萬噸礦渣微粉的3條生產線和日產4800噸尾礦水泥熟料生產線,每年利用粉煤灰、高爐渣、石灰石尾礦、鋼渣尾礦、低鐵除塵灰生產水泥已達到500萬噸。
業內專家指出,“十二五”期間,鋼鐵行業還應加大燒結脫硫石膏綜合利用技術的開發力度,大力發展脫硫石膏利用產業,積極拓寬脫硫石膏利用途徑。鋼渣和脫硫副產物(石膏)可用含二氧化碳的煙氣生產碳化磚,利用其中的氧化鈣成分碳酸化來固定二氧化碳,生產碳酸鈣產品,以廢治廢,使副產物得以資源化,實現高附加值利用。
鋼鐵—市政循環經濟產業鏈
從鋼鐵企業的實踐看,鋼鐵—市政循環經濟產業鏈主要是與城市污水處理廠聯合,充分利用中水和污水。城市污水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排放的中水,可以作為鋼鐵生產過程中的冷卻水或工藝用水。根據鋼鐵企業與城市的關聯程度,可在鋼鐵企業內部或緊鄰鋼鐵企業建立城市污水處理廠,使其具有處理城市污水和提高鋼鐵生產水資源的雙重功能。
早在1998年,鞍鋼就利用世界銀行低息貸款建成了日處理能力22萬噸的鞍山市西部第一污水處理廠,2008年~2009年又投資1.8億元建設日處理能力為4.8萬噸的西部污水深度處理工程,采用生化處理技術和反滲透膜技術對處理后的水進行深度處理,替代新水,使外排廢水量大幅減少。本鋼也在工源廠區建設了日最大處理能力為12.5萬立方米的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廠區污水,實現中水回收利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7.24%。
太鋼采用反滲透膜技術,建成了處理能力1400立方米/時的凈環水系統改造及軟水站工程;建設了一座5萬噸/天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用于處理太原市尖草坪地區生活污水3.4萬噸/天,并將北沙河、北澗河生活污水引入太鋼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通過生活污水回收置換,太鋼每年可節約新水839.5萬噸,太原市可減少廢水排放26500噸/天,減排化學需氧量(COD) 2844.7噸/年。
與城市和諧共生的重點工程
第一,消納社會廢塑料,在高爐和焦爐中高效利用,可以減少化石燃料的消耗,降低能源成本。塑料具有41868J/kg發熱值,比煤炭的氫含量高。廢塑料代替焦炭噴入高爐,不僅資源和能源利用率高達80%,而且二氧化碳排放也可減少1/3。
目前,首鋼已建設完成了一整套廢塑料處理工程。首鋼先后研制開發了焦化工藝處理廢塑料技術、塑料型煤加工技術,優化了廢塑料加工工藝和設備,降低了其能耗和運行成本。2009年,首鋼在遷安設計建設了一條年處理1萬噸廢塑料、年生產煉焦用廢塑料型煤5萬噸的生產線,一條年處理焦油渣3000萬噸、年生產焦油渣型煤3萬噸的生產線,并已于2010年10月建成投產,具有顯著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此外,濟鋼已將廢塑料煉焦技術開發應用納入“十二五”規劃中。
第二,與城市資源回收系統聯合,回收利用廢鋼、含鐵廢棄物、鐵尾礦等。
此外,業內專家指出,鋼鐵企業副產的高爐渣和轉爐渣是很好的建材原料,主要含有二氧化硅、氧化鈣和三氧化二鋁等氧化物,脫硫副產物石膏主要含有硫酸鈣和氧化鈣等,這些副產物可以改良土壤,加工成中效或長效肥料;在鋼鐵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氣大多數都是燃燒后的煙氣,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可以促進農作物和蔬菜的生長?梢,構建鋼鐵—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也將大有可為。
因此,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兼首席分析師遲京東、鋼協發展與科技環保部副主任黃導對《中國冶金報》記者表示,“十二五”期間,鋼鐵行業循環經濟發展要重點加強行業之間循環產業鏈、行業與社會之間大循環工作的開展。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