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用完就扔的這種模式將不可持續,對任何一個社會和經濟體來說,我們必須要將一次性的生產和發展模式扭轉過來!比涨,全球最大聚合物生產商科思創首席執行官施樂文(Markus Steilemann)在一場循環經濟網絡會議中表示,科思創希望加速向循環經濟的轉型,特別是在化學與塑料行業,為實現溫室氣體中和經濟的目標做出貢獻。
基于上述愿景,科思創于2019年啟動了一項戰略計劃,以一種整體性的方式在公司所有領域貫徹循環經濟的理念。該計劃主要聚焦于四大領域:首先是要通過替代性原材料去替代石油等化石原材料,二是通過創新的回收再利用,三是通過可再生能源的方式使得所有工廠都可以實現碳循環,四是通過合作以及跨界協作的方式來實現可持續發展。
施樂文提到,“所有這些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我們已經做好準備,所有的進展我們都希望通過KPI的方式進行衡量!
就替代性原材料方面來說,目前化工企業仍依賴于化石燃料!暗俏覀兛梢詼p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比如通過生物質以及通過回收的材料可以實現對于化石燃料依賴的減少!蹦壳埃扑紕撛谄囃苛系纳a中嘗試運用大量的生物質,以及通過二氧化碳捕獲使其成為重要原材料,用于床墊的生產。
不過,全球二氧化碳倡議組織(Global CO2 Initiative)主管Volker Sick教授在同場會議中提醒,在材料上最終要實現替代還有著比較大的挑戰,“因為在替代過程中可能會造成成本比較高,特別是在初期會出現成本較高的現象!钡J為科思創已經邁出非常堅實的一步,“這其實并不是技術問題,而實際上是一個成本問題或者是供應鏈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施樂文還強調,“對于科思創來說,我們不僅是一家高科技的生產企業,我們同時也是一家高科技的回收企業!
施樂文認為,人類在廢棄物的處置方面往往不得要領,但實際上塑料產品仍舊可以作為原材料導入到生產循環當中,“這涉及到我們必須要有回收科技上的進步!彼J為在這一環節,技術是其中的“金鑰匙”,“比如說用化學回收的方法,我們可以將塑料轉換回分子的原形,然后再將其運用到新材料生產當中,在這方面科思創有核心的技術專長!
目前,科思創在回收技術上已經推出至少20個科研的項目。
施樂文還提到,在回收方面,科思創目前正與中國的農夫山泉進行合作。此前的1月10日,科思創與農夫山泉和聚碳酸酯回收企業奧塞爾簽署了一項19升聚碳酸酯水桶回收增值再利用三方合作協議。根據此次協議,農夫山泉負責收集回收不再使用的19升聚碳酸酯水桶,年回收量約100萬只。然后交由塑料回收企業奧塞爾進行切碎、清洗和再造粒?扑紕搶浱幚淼乃芰狭W舆M行進一步加工,制成高性能回收塑料,并再次應用于電子電氣、家電及汽車等行業。
在當天的會議中,當被問及20年后最重要的原材料時,施樂文表示,“我覺得最重要的可能會是廢棄物,然后是生物質、二氧化碳。但是也許會有變化,因為對于我們這個行業來說很難押寶在一個材料上!
除了廢棄物、二氧化碳與生物質等替代性原材料外,施樂文認為可再生能源對于實現真正的資源節約型循環經濟也同樣重要。為此,科思創將逐步在生產中轉向使用可再生能源。據介紹,作為重要的第一步,科思創將從2025年起使用來自丹麥電力供應商沃旭能源位于北海風電場的電力,滿足科思創德國各家工廠的相當一部分電力需求。
科思創前身為德國拜耳(Bayer)材料科技,2015年9月,科思創與拜耳公司分立,成為一家獨立的公司,并于同年10月6日在法蘭克福證交所掛牌上市。
獨立后的科思創業務范圍主要集中在高科技聚合物材料的生產制造,以及用于諸多日常生活領域的創新性解決方案的研發。服務領域涵蓋汽車、建筑、木材加工和家具、電氣和電子行業,其它還包括運動休閑、化妝品、醫療以及化工行業本身。
科思創目前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生產商之一,2019年銷售額達124億歐元。截至2019年底,科思創在全球擁有30家生產基地、約17200位員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