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從國家能源集團獲悉,該集團黃驊港務公司首次全流程自動化裝船作業在5號裝船機試驗成功,標志著黃驊港在煤港智能裝船領域實現了重大技術突破,填補了國內散貨港口自動化裝船作業的技術空白。
黃驊港臨近渤海,是我國重要的煤炭運輸港之一,也是陜西、內蒙古煤炭外運距離最短的港口。1998年至今,國家能源集團已在這里已建成17個煤炭泊位、2個雜貨泊位、1個油品泊位,黃驊港公司主要負責煤炭的下水外運工作。
4月27日,明州57輪停靠在202泊位準備裝船,黃驊港務公司利用5號裝船機開始全流程自動化試驗作業,取裝作業全線工藝設備按照設定程序運行,從堆場取料機自動取料、自動換層,到碼頭裝船機自動對艙、自動裝船作業,再到自動監測船舶狀態及調平、自動記錄裝船數據等全流程自動化作業。作業全過程均通過設備監測和計算機編程進行設備自動化管控,無需人工干預。
經過20多個小時的作業,明州57輪完成自動化裝船量46100噸,作業現場裝艙效果整齊,整個裝船過程平穩有序,船體左右偏正度始終控制在0.15度以內,船舶首尾吃水差22公分,關鍵指標均滿足預期要求,全流程自動化裝船作業重載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據悉,上述智能裝船項目全過程的核心技術全部由黃驊港務技術人員自主研發并實施,具備完全自主產權。2016年,該公司針對煤炭港口的自動化、智能化作業課題開展專項研究,經過三年多努力,已探索出了一套集成可視化系統、監測預警系統、應急處置系統的遠程裝船控制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