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市場一片混戰能效標識急需護航 |
來源:不詳 時間:2007/4/24 12:23:03 用手機瀏覽 |
今年3月1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發布公告,要求我國市場上銷售的家用電冰箱和空調統一粘貼"中國能效標識"的標簽,率先實施能效標識制度。3個多月過去后,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有些企業把節能作為一種炒作手段,使我國家電節能市場的信譽遭遇危機。
市場監督效果幾何
我國能效標識制度采取的模式是"企業自我聲明+備案+市場監管"。對此,有專家指出,制度在實施之初即面臨著真實度的考驗。
日前,廣東省家電商會、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及部分家電企業在廣州召開"誠信節能座談會"。專家及業內人士指出,國家發改委年初規定,9月1日起禁止出售能效比低于2.6的家用電冰箱和空調,隨后不少企業"放衛星",稱產品超過國家標準,能效比達到4.0、5.0,甚至打破歐美6.46的世界紀錄。業內專家指出,事實上,家電的最佳能效比在3.5左右,不可能無限提高。
無獨有偶,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執法人員對自治區一些重點家電銷售企業進行了能效標識首次檢查。工作人員當天重點對銀川大中電器有限公司、國美電器有限公司、新華百貨等地銷售的冰箱、空調產品進行了檢查。從檢查的情況來看,冰箱、空調的實施情況存在一些問題,大多數商場展示的空調均為樣品空殼機,很少加貼能效標識;也有的一個樣機上加貼多個能源標志,消費者難以辨認。
另外,業內人士指出,目前能效標識標注失實現象時有發生。廣東家電業專家林漢波表示,前不久江蘇無錫一消費者分別購買了某知名品牌的空調柜機和掛機,但她發現,該品牌柜機的能效比實際只有2.74,比其宣傳所稱的3.2低了14%;掛機的能效比實際只有2.8,比其宣傳所稱的3.4低了18%。
企業提價轉移成本
有消費者表示,目前節能空調比普通空調價格通常要高800到1000元,而空調一般在夏季一兩個月每天開三四個小時,計算下來,節省的電費尚不夠支付購買節能空調多支出的費用。
另有專家表示,目前市場上有些廠商借能效標識之名行漲價之實。據了解,鋼材等原材料占冰箱、空調整機成本的1/3。近年來鋼材等原材料漲價及其他成本增加,給生產企業帶來壓力。由于市場競爭的空前激烈,廠家對漲價慎之又慎,不敢輕舉妄動把價格漲起來。借推新品之機悄然漲價就成為一些廠家的選擇。
"節能家電產品在不斷優化能效的同時,也有部分企業夸大甚至虛報節能數據,提高產品價格。"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表示。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與環境標準化研究所高工成建宏表示,節能技術的研發對于企業來說是一筆很大的支出,目前高效節能冰箱和空調的價格比同類普通冰箱平均高出300至1000元以上。對此,國家出臺的政策將鼓勵生產優質節能產品的企業,并提供一些資金幫助,同時也嚴辦在能效標識上弄虛作假的行為。
監督機制亟待完善
一空調廠商負責人表示,不可否認,目前節能空調市場有點亂,一些空調生產企業為推銷產品,故意以季節能效比來混淆節能標準上的能效比。事實上,那些標得很高的空調能效比絕大部分都是季節能效比,而不是節能標準上的能效比,只不過消費者不明白。春蘭有關人士認為,這種以欺騙方式來夸大自己產品節能水平的做法,相信在新國標強制實行后會得到有效遏制。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目前我國空調節能標準并沒有就違規企業和產品的處罰做出詳細的規定,也沒有制定與之相配套的節能空調強制推廣措施,極易給推銷違規產品的違規企業鉆空子。
據了解,歐盟實施能效標識后,曾出現過企業自我聲明的能效信息嚴重失實的現象。因此,考慮到我國市場誠信體系還不完善,企業自律性較弱以及能效意識總體偏低的實際情況,專家建議,國家相關部門要加大市場監管以及查處違規企業與產品的力度,切實保護按標準生產和銷售節能空調的正規企業的利益,從而使節能空調的生產、銷售更加規范。
成建宏表示,能效標準為大家所接受后,國家監督、獎勵機制也應逐漸健全,有關部門已經在組織相關人員研究相應的法規,并將出臺配套的鼓勵政策和違規處理辦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