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海外財經報道,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官網已正式宣布了這一消息。業內人士指出,由于這項補貼政策已落后于實際,該補貼的取消更多是政治意義,對中國相關生產企業沒有大影響。美國貿易代表柯克(Ron Kirk)8日證實,中國政府已經停止對國內風力發電設備企業進行補貼。
2008年8月,中國財政部公布實施《風力發電設備產業化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對符合支持條件企業的首50臺兆瓦級風電機組,按600元/千瓦的標準予以補助,補助資金主要用于新產品研發。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估計,2008年以來,中國政府提供的這項補貼總額達數億美元,單項補貼金額在670萬美元至2250萬美元不等。
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曾在2010年9月9日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投訴,稱中國為支持本國清潔能源領域而采取的補貼措施是非市場性補貼,這些措施有違世貿組織相關規定,并對美國相關行業產生沖擊。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去年9月的申請書要求調查的,遠遠不止風電補貼這一項。申請書指向風能、太陽能以及先進的電池和能源汽車等產品,指控的中國保護性政策包括進出口限制(如限制外國公司獲得稀土等關鍵原材料)、國內補貼、對外國商品的歧視、強制技術轉讓要求等多項內容。上述指控中的其他各項會否爆發,仍懸而未知。
有數據顯示,從2007年到2009年,中國出口的電力設備裝機容量每年的增速在30%-200%之間。2011年出口預計將超過2200萬千瓦,金額達20億美元以上。至于對風電企業的影響,業內人士更是認為,近些年風電上網電價的一直維持在每度0.69元的高位,取消風電設備補貼對企業影響不大。據日前普華永道的近海風電調查,大部分受訪者表示在未來10-15年內,近海風電將不需政府補貼,可實現獨立運營,而海上風電場的設備和運行成本都要遠高于陸上風電。這說明,風電產業已經接近成熟。
市場人士還稱,目前如果完全取消政府補貼,風電企業肯定虧損。但即便取消采購補貼,其他如上網電價補貼、直接補貼等方式,也足以繞開美國爭執的采購補貼焦點問題;加上目前市場機制完善,風電依然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
對于該補貼的取消,湘財證券新能源分析師侯文濤認為:“對中國風電設備生產廠商和風電企業來說影響不大! 侯文濤指出,這一補貼是對國內申請企業首50臺風電機組進行,當前中國大的風電企業使用的風電設備早已上千臺,已經不適用這個補貼政策。侯文濤認為,本次柯克高調宣布該補貼取消,更多的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政治意義上的宣示,兌現奧巴馬政府曾經作出的扶持美國國內新能源設備制造企業的承諾。
另外,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即便取消采購補貼,其他如上網電價補貼、直接補貼等方式,也足以繞開美國爭執的采購補貼焦點問題,風電依然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