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能產業網訊 今天在湖南長沙召開的全國發展改革系統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我國是歷史上第一次確定“十一五”能耗降低20%這么一個節能減排的目標,而且是一個約束性目標,確實沒有經驗,在這個問題上,有些地方在執行當中前松后緊,到今年最后階段,為實現這個目標,采取了一些拉閘限電的錯誤做法,解振華副主任批評此類“前松后緊”的工作現象違背了節能減排初衷,不符合中國國情,節能減排需通過扎實工作來完成,一定要避免此類現象發生。
在今年兩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也表示,為了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的目標,一些地方采取了一些過激的行為,甚至拉閘限電,這不是我們的初衷,工作中這樣“前松后緊”的做法也是不妥當的。發改委作為具體負責這項工作的主管部門,工作上確實還有很多失誤的地方,在工作的指導上也有一些不妥當的地方。對于拉閘限電,我們發現以后,也及時做出安排,制止這樣的情況。以后工作中我們一定不能再發生類似的失誤。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原工信部部長李毅中表示,“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工作中呈現的“前松后緊”的現象十分值得警惕,特別是去年下半年以來,一些地方為完成節能任務甚至采取拉閘限電等非正常手段。但“臨時抱佛腳”的模式已不可借鑒。
全國政協委員邵秉仁代表在兩會期間表示,堅決避免以拉閘限電等簡單行政手段推進節能減排。要根據東西部經濟發展水平和環境容量,科學安排節能減排指標,絕不能搞這種一刀切模式。
這次會議上,解振華說,“十二五”期間,全國要實現能源強度下降16%、二氧化碳強度下降17%,而今年的目標是單位GDP能耗要下降3.5%左右,任務壓頭,各地區節能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將按季度發布,這些節能目標都必須通過扎扎實實的工作來實現,
此外,解振華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長期以來的高消耗導致我國能源供應緊張,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又使需求呈剛性增長,自身能源供應嚴重不足;同時生態環境總體惡化趨勢沒有根本扭轉,一些地方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已近極限,資源環境約束日趨強化,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
解振華還強調,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做好全年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工作,完成單位GDP能耗下降3.5%左右,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四項污染物排放量均減少1.5%的目標,對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的目標至關重要。要加強節能減排宏觀指導,進一步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務求節能取得新進展;加快示范推廣,促進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增強污染防治能力,確保實現減排目標;用好中央投資,強化項目管理;加強重大問題的研究,全力以赴做好今年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各項工作。
目前,“十二五”節能的地區分解已經基本完成,之前‘十一五’的節能指標分解方案,在‘十一五’規劃綱要發布半年后才發布,希望今年‘十二五’的節能指標分解結果,不要拖太久,以免再次造成過去出現的“前松后緊”現象。一位行業專家稱。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表示,有些地方為了完成節能指標,出現“前松后緊”甚至不惜作出這種拉閘限電,這種做法十分錯誤,不但影響群眾生活,對經濟社會、對人民都毫無益處,只是弄虛作假。因為真正完成節能指標,是要關閉小火電、小鋼鐵等高耗能企業,使能耗真正的下來。這種“前松后緊”拉閘限電措施一時能耗下來了,但是很快又恢復了,自欺欺人。他表示看到這些問題以后十分氣憤,要求各級政府嚴肅處理,立即恢復居民用電。我們已經處理了一批干部。
深入專題了解:“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