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能產業網訊 早在今年1月份,國家發改委就給各地發改委和經信委下發了“十二五”節能目標分解方案的征求意見稿。鑒于‘十一五’的節能指標分配方法不甚科學,這次指標分解充分考慮到了每個地區的特征,將全國按照不同的發展階段分成5類地區,每類地區的省市確定一個指標,這樣大體上可以保證相同的省情,得到同樣的對待。該征求意見稿,在匯集了各省的反饋意見之后,需經全國人大審議通過,最終由國務院發布,據悉目前“十二五”節能目標分解已基本確認,分解目標數據或將于今年第二季度發布。

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被分為五類地區,每類地區確定一個節能指標。(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和廣東)為第一類,其單位GDP能耗降低率最高,為18%;(北京、河北、遼寧和山東)為第二類,其單位GDP能耗降低率為17%;(山西、吉林、黑龍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重慶、四川和陜西)為第三類,其單位GDP能耗降低率為16%;(內蒙古、廣西、貴州、云南、甘肅和寧夏)為第四類,其單位GDP能耗降低率為15%;(海南、西藏、青海和新疆)為第五類,其單位GDP能耗降低率為10%。
有專家稱,與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目標的分配相比,此次目標分解程度有提升,將十一五節能減排完成的程度納入到考慮因素中,但這實質上反映了當前經濟建設與節能減排二者誰先誰后的問題。節能減排與當地的資源稟賦、能源消耗方式、能源計量方式密切相關,盡管這些因素已經納入參考范圍,但是仍無法進行細致的量化工作,能源大省山西省此次16%的目標或將推動其力主結構減排,對山西省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對“十二五”節能目標分解結果,有專家評論說,第一,節能目標分解結構首要的參考因素是經濟發展的階段,上述結果體現了東部、中部和西部的地區差異,為中部和西部預留了一定的發展空間。第二,“十一五”節能目標完成狀況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根據各地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的結果來看,如未完成“十一五”任務的新疆,原定目標為20%,但實際上只完成了10.2%,因此這次被定在目標最低的一個檔次。
有專家認為,這次節能目標,北京市定為17%,根據北京的經濟結構和發展階段,應當歸入第一類地區,即18%,北京有能力也有義務完成較高目標。認為山西的指標也有一些偏高,作為一個能源生產和輸出大省,在很大程度上其能耗是在為其他能源輸入省在買單,國家應該考慮到這種特點,從而確定一個合理的任務,如15%。
征求意見稿比“十一五”期間的分解結果,顯得更加科學和均衡,但就某一類地區的指標以及具體的省市指標,依然值得進一步探討,如第五類地區的指標定在了10%,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參考了新疆‘十一五’的節能結果,即10.2%。但將之確定為未來五年四個省的目標,就定得太低了。前面四類地區的指標都相差不大,最明顯的莫過于第五類地區的指標過低,在這一點上應該是考慮到第五類地區減排能力,以及為經濟發展預留空間.
討論歸討論,評論歸評論,議論歸議論,整個方案的分配結果,是中央與地方多次溝通和磨合的結果,基本已經敲定。如果沒有太多意外,在具體指標上做出調整的可能性不大,否則一個跳了,其他省份也可能跳出來。有相關人士稱。
2006年9月17日,國家發改委正式下發了“十一五”期間各地應完成的節能目標。全國的節能目標被分為八類;2010年吉林單位GDP能耗要比2005年下降30%,山西、內蒙古下降25%,山東下降22%,云南、青海下降17%,廣東、福建下降16%,廣西下降15%,海南和西藏下降12%,其他省份降幅均為20%。
深入專題了解:“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