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能產業網訊 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到2015年能源消耗的強度比2010年要下降16%,溫室氣體的排放強度要下降17%。許多關心節能減排的人大代表認為,要實現這些目標,責任重大,挑戰巨大,而建立科學、完善的節能減排考核制度體系,是保證其長效性的關鍵。通過制定行業標準和完善市場機制,共同促進我國節能減排工作。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中科院廣州分院院長陳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簡單地進行單位GDP能耗的比較,讓同一個約束指標考核不同的行業和地區,這缺乏合理性與科學性。工業進步是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結果,隨著企業生產能力的提高,總體的污染物排放量勢必會增加,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控制排放總量,勢必會抑制眾多企業的產出和發展。因此他建議取消這種一刀切的考核指標,根據各個行業和企業的實際產值來確定合理的考核指標。
陳勇表示,目前政府是用單位GDP能耗來考核節能效果,但從實際情況看,不同產業、不同地區之間的比較缺乏一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比如說,廣東惠州是一個生態環境非常好的城市,但是惠州單位GDP能耗指標連續幾年在廣東省排名倒數,正是考評體系不科學造成的。目前惠州正在開工建設的中海油二期煉化一體化項目和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節能工作做得很好,企業的節能水平很高,能耗水平已經居國際先進水平。但是,按照目前的考核體系,只能依靠單位GDP能耗這種一刀切的考核標準來評價石化項目的節能成效,顯然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
他再次表示,在哥本哈根會議上,我國政府鄭重承諾,到2050年,單位GDP能耗要比2005年下降40%到45%。節能在其中要起到一半以上的作用。然而,目前的考核指標還有不完善的地方,例如不同產業結構、功能區劃的地區之間,橫向的比較可能缺乏合理性和公正性;又比如,產業結構調整可能導致單位GDP能耗的下降,但也可能掩蓋真正高耗能行業能耗的情況。更為嚴重的,為了追求單位GDP能耗的下降,在一些低能耗的行業進行重復建設。所以,要建立科學的、節能減排的考核指標,不僅要對行業內進行縱向比較,還應考慮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產品降低能耗的指標,不僅要考慮行業間,也要考慮行業內不同規模間的企業能耗的比較,這樣才有利于促進節能工作。
全國人大代表尤小平建議:一定要細化行業節能減排標準,嚴格行業準入管理。包括根據不同行業節能減排的差異性,制定不同區域、不同行業的節能減排標準,形成分行業的節能減排評價考核體系;組織編寫分行業節能減排專項規劃,發布分行業減節降耗的政策性意見,制定分行業淘汰落后節能的工作計劃;在行業準入管理過程中,嚴格對照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使新上項目的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達標,遏制高排放、高污染項目的增長。同時還要通過市場調節機制,促進節能減排工作。包括提高能源使用成本、建立節能減排交易市場。
全國人大代表王惠文建議:國家要營造鼓勵企業積極從事節能減排工作的良好氛圍,特別是對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業,要進一步加大對節能減耗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和資金投入,鼓勵其主動積極地通過采購或改造,使用更為環保、更為經濟的設備及配套設施,以提高節能減排的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