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能產業網訊 “十二五規劃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中,資源環境指標中的節能和碳減排強度指標分別定為16%和17%。我們認為這個目標定得太低,起不了政策的指導作用!笆濉睉^續堅持20%左右的能源強度和18%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边@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全球氣候變化應對計劃主任楊富強、WWF全球氣候行動中國項目主任侯艷麗、WWF全球氣候行動中國項目助理李晶晶在2011年全國兩會間在網上博客所持觀點。

楊富強他們表示,“十二五”發展規劃的著力點就是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將調整經濟結構作為攻堅戰。能源強度目標和二氧化碳強度目標是有法律約束力的、是十分有效的抓手。要堅持制定節能減排高目標并強化實施,才能產生實效,實現“十二五”規劃的中心任務。
楊富強說,“十二五”經濟結構節能空間的潛力很大。有關研究結論指出,在2020年以前,經濟結構變化的節能量比重可以達到60%,技術節能量只占到40%。從2020年以后,技術節能量可上升至50%或更高!笆晃濉笨偟慕Y構節能在節能總量少于10%,技術節能占絕大多數!笆濉睂⒄{整經濟結構作為重點,顯然經濟結構節能將會做出舉足輕重的貢獻。因此“十二五”的節能減排目標要定的高些,才能指導和狠抓結構節能。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表的數據表明,“十一五”的能源強度下降了19.1%,基本完成了20%的指標,相當于實現節約了7.5億噸標煤和18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這個結果也是在“十五”(2000年-2005年)能源強度上升1.5%的極端困難條件下取得的。從19.1%下降到16%的科學依據是什么?如果許多企業和地方政府認為16%目標比19.1%目標低許多,就可以松懈一下,減少注意力,那帶來的后果是意衰氣泄,停滯了節能減排的前進頻速。楊富強他們認為,“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幅度遠高于預設目標。例如二氧化硫實現減少12%以上,比10%的預設指標高2個百分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來自高目標節能減排強度的約束。
“十二五”時期,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要繼續減少8%以上,任務艱巨。另一方面,能源消費,尤其是煤的消費總量繼續上升,對環境污染物排放下降指標,尤其是新的氨氮、氮氧化物排放總量下降10%帶來很大的壓力。顯然,16%的能源強度下降指標比起19.1%的目標,對污染物排放指標的下降給力不足,大大削弱了節能在環保上的“協同效應”。楊富強他們表示。
楊富強他們稱,從1980至2010年的每五年規劃的節能率為18%。重化工等高耗能部門在過去十幾年飛速發展,如鋼產量占全世界總產量的44%, 水泥占50%以上。據有關部門研究,重化工和高耗能產業的增長速度在“十二五”期間將會放緩。加上政府對房地產的調控和對高耗能產業的調整,能耗增長速度將會降低。如果在“十二五”采用低于18%的節能減排目標,即靠經濟發展的“慣性”就可達到,就會失去了政策目標的指導意義,不利于應對中國面臨的各種嚴峻挑戰。
楊富強他們還表示,在“十五”和“十一五”時期,政府預測性的GDP增長速度分別為8%和7.5%,而實際的年平均增長率為11%和10.3%。按照這種模式,“十二五”的實際GDP平均增長率很有可能落在9%-9.5%之間!笆晃濉逼陂g中國能源消費增長在37%左右。如果“十二五”的目標是將能源消耗總量增長控制在23%,消費總量控制在40億噸標煤左右,按9%-9.5%的GDP增長速率,16%的能源強度下降指標將無法實現這一約束,能源消耗將達到43億噸。但如果是在20%的能源強度下降指標的約束下,能源總消費則在40.5億噸標煤以下。這兩個目標之間的可見節能減排量的差距是很大的。
“中國經濟發展的后發優勢在今后15年-20年內仍將發揮巨大作用,加上中國自己本技術發展和結構調整,在今后15年-20年內,中國能源強度下降的潛力空間是很大的,節能減排高目標的設定是有依據!睏罡粡娝麄冋f。
另外他們建議,節能目標和碳強度目標應同時制定和實施,一般來說,節能目標的完成,也同時促進減排指標的完成。但反之則不然。在政府的激勵措施中應當有差別化的對待,如雙指標完成的獎勵,單指標完成的鼓勵和雙指標不達標的懲戒等。認為節能減碳目標應遵循東部高,中部次之,西部適中的辦法。西部地區經濟落后,需要有較高的經濟增長是合理的要求。但必須是滿足高目標約束條件下的經濟增長。在“十一五”中缺失的部門的指標分解應在“十二五”中得以實現。在長效機制的建立上,通過公眾的參與和推動,逐步將中央的強制性要求轉變成地方政府自身的要求。約束性的地方指標不能低于中央的指導性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