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鑒世界通行做法結合中國經驗教訓“可持續發展已經逐步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的新的發展理念,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應重點抓好四方面。”建設部副部長劉志峰在今天于南寧開幕的“2005年城市可持續發展南寧國際會議”上做了如上表述。
劉志峰說,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正處于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保持了快
速發展,城市建設取得巨大成就。2004年,中國城鎮化水平由改革開放前的17.9%提高到41.8%,城鎮人口由1.7億增加到5.4億;全國城市總數由193個增加到661個;建制鎮從2000多個增加到2萬個。特別是近幾年來,中國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和社會文化設施的投資力度,城市功能逐步提升,人居環境不斷改善。2004年,中國城市用水普及率達到88.8%,燃氣普及率81.6%,污水處理率45.7%,人均公共綠地7.4平方米,生活垃圾處理率52.1%,人均住宅面積24.9平方米。
劉志峰表示,作為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中國能否順利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全球意義。借鑒世界其他國家的做法,結合中國的經驗教訓,應當重點抓好四個方面:
一要科學編制城市規劃,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城市規劃是指導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重要依據。在城市規劃編制中,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立足資源和環境的承受能力,合理確定城鎮發展的空間布局,統籌安排重大基礎設施,引導土地集約利用,完善城市綜合功能,改善人居環境。
二要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與公共建筑,建設節約型城鎮。綜合運用規劃、技術標準、經濟、法律手段,促進建筑的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實現建筑可持續發展。
三要嚴格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弘揚城市文化。妥善處理城市現代化建設與保護歷史遺產的關系。完善法律法規,加大歷史文化名城、城市傳統風貌街區、文物保護單位以及自然遺產的保護力度,健全保護規劃和監督措施。使城市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永續利用,使城市建設既顯示現代文明的嶄新風貌,又保留歷史文化的奇光異彩。
四要加強城市信息化建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人居署執行主任安娜·卡瓊穆羅·蒂貝瓊卡博士在開幕式上說,城市可持續發展意味著城市必須是經濟的和社會的協調發展,要找到有效的機制以分享共同問題的解決辦法及新的城市問題的解決辦法是極其重要的。安娜表示,為了這一目的,期待能繼續并加強聯合國人居署和中國、歐盟以及科技研究領域的伙伴之間的合作與協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