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屆全國兩會上,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價格政策成為參加新能源業內與會代表的關注焦點,但業內人士認為,光電上網定價可能還需一兩年後才會出臺,目前尚需在降低發電成本、完善運營管理和配套政策方面做更多醞釀。
今年兩會將要審議的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中稱,未來五年將建設"高效太陽能發電和熱利用新組件,實施海上風電、太陽能發電和生物質能規;瘧檬痉豆こ痰",但對于光伏發電上網價格的計劃卻只字未提。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表示:"上網定價的事情政府還沒有定論.我覺得不可能(未來)五年都搞特許權招標,個人覺得明、後年吧,會出臺固定的上網電價。"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院長趙志祥認為,在新能源發展早期,國家的投入和政策扶持非常重要,因為所有的新能源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在它發展早期市場規模比較小而初始投資比較大,這一切都意味著它的電價比較高。
在去年第二批280兆瓦光伏電站特許權項目招標中,最終中標價格為每度電0.7288元人民幣.但當時業內估算,能夠保證8%內部收益率的電價至少要在1.15元左右.該報價之低甚至讓能源局官員也大跌眼鏡.。
目前國內僅有江蘇省出臺了光伏發電固定電價政策,其2009-2011年并網定價分別為每度電2.15元、1.7元和1.4元.但中國最優質的光照資源主要處于西北和大西部地區,國內大量市場在外的光伏裝備企業急需打開這一廣闊市場.
中國目前九成以上的光伏產品都出口國外.隨著多晶硅原料產能不斷提高,此前光伏業界一直疾呼"兩頭在外"(原材料多晶硅和終端銷售都依賴國外市場)的痼疾目前已有改善,但國內市場只要一天打不開,光伏裝備業就只能終日看國外市場臉色行事。
中國風電在經過長達六年的特許權招標後,于2009年出臺了固定并網價格政策,而2010年中國就以41.83千兆瓦風電裝機總量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但由于電網建設大幅滯後于風電場建設,造成大批風電難以并網,成為發展風電的一大瓶頸。
孟憲淦也提到,在市場不成熟的情況下出臺電價政策,可能會引發投機行為并危及行業發展,政府也不希望市場突然開辟後大家都來淘金.光伏市場的有序發展必須要與國家的經濟實力相適應。
固定的光伏上網價格意味著國家必須出面平衡電網和發電企業的盈利.中國火電占比高達八成,光伏發電成本較之常規電價高出近一倍,需等候技術進步、產業鏈的完善和規;,使得成本進一步壓縮後方為出臺固定電價良機.
不過孟憲淦也表示,光電上網電價政策出臺時機應不會超過十二五,"如果在十二五期間中國不出臺光伏上網電價的話,2015到2017年歐洲發達市場預計都能做到'平價上網'了,我們到那會兒才出來上網電價就太落後了."
現行的特許權招標"價低者得"的規則,已造成兩輪招標出現以遠低于成本價格競標的現象,并不利于政府通過招標掌握合理的成本趨勢.其他光伏項目由政府"一事一議"的方式,也不利于業界形成正常的價格機制。
孟憲淦也分析稱,國家不貿然出臺光伏上網電價政策,也是有意控制國內光伏發電規模的增長步伐,其政策思路在于十二五期間把國內光伏產業鏈培育完整,并把光電運行管理體制理順.
深入專題了解:發改委上調上網和銷售電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