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能產業網訊 3月6日,全國政協經濟界委員分組討論政府工作報告的現場中,原工信部部長、現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毅中,在現場,李毅中指著會場里的吊燈說起節能減排問題:“建筑為什么不能搞自然采光?我們一方面搞太陽能發電,轉化率16%,花那么大的錢;一方面,太陽在外邊,又要點著燈,這是什么建筑設計?”他的話立刻引起了會場的一片笑聲。
討論現場,李毅中的發言首先圍繞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節能減排工作展開,李毅中說以后的會議室設計,能不能實現自然采光,一定要有節能的思想,要有節約的動力。要想辦法,讓全社會都意識到資源的寶貴。照明,燈泡比人多,有必要嗎?十七屆五中全會里提到了一個‘能量總平衡’的概念,這是個新提法,也是個非常重要的提法。只有32億噸煤,就干32億噸煤的事兒。不能為了保持GDP不下來,就透支資源、透支環境。
李毅中講到煤炭能源的消耗時(曾擔任過國家安監總局局長),他提到曾無數次接觸過的中國煤礦工人,沒有煤礦工人,世界就是一片黑暗,現在,即便是煤礦百萬噸死亡率有了大幅度的下降,每年因事故死亡的工人仍有2000多。他強調,在以后的發展中,不能再用鮮血生命換煤,不能再用環境污染換煤。
李毅中談到中國節能降耗的根本動力時說,節能具體來講就是節煤、節油、節水、節氣、節電……就是要從節約一噸水、一度電、一升油做起。在生產第一線的產業工人,每天都要和能耗物耗打交道,靠誰節能?最終要靠8900萬產業工人,要靠1.65億工礦商貿企業人員,先進的技術和先進的管理只有通過他們的操作來體現,才能真正達到節能降耗的目標。
短短20分鐘的發言,信息量非常大:從歷年煤炭、油氣的開采使用數量,到各地節能減排指標的完成情況;從安全生產事故死亡率的降低程度,到鋼鐵等高耗能企業關停并轉的進展……整個發言過程,李毅中引用的數字信息不下30個,引用的中央和行業政策不下10個。
李毅中擔任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的幾年,恰恰是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年份。調整經濟結構、節能減排的任務很大,難題很多。這使他對中國工業企業的發展現狀和能源消耗形勢有著深刻的認識,對節約資源、節能減排的迫切性,有著比常人更加深刻的理解。
深入專題了解:2011全國兩會節能環保政策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