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煤炭產量正受到兩重壓力:
國內方面,煤炭產能尚未完全恢復。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消息,截至2月13日,全國煤礦復產率達到63.8%。而當前,中央企業生產型企業復工復產率已超過80%。一些重要的基礎保障行業復工率更高,石油石化企業復工率達到96.8%,電網、發電企業復工率達到83%。
國外方面,受疫情影響,煤炭進口貿易受到沖擊。第一大煤炭進口國澳大利亞嚴格對中國船舶進行檢疫措施,如有船員健康問題將隔離船舶14天;第二大煤炭進口國印尼也同樣開始采取嚴格的檢疫以及隔離措施。另據媒體報道,從2月10日開始,蒙古已暫停出口煤炭至中國,這項規定將持續到3月2日。
雙重壓力下,煤炭市場走勢如何?電力行業是否會因煤炭供應不足而出現限電的可能?
對此,《能源評論》記者采訪了中國能源研究會高級研究員、煤炭規劃設計研究院戰略管理首席專家?撕。
牛克洪認為,全國全面恢復煤炭生產與消費局面,估計最長是5個月左右,快者3個月左右。這個判斷主要基于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黨中央、國務院和國家發改委強力協調調度,積極組織廣大煤炭企業,特別是煤炭央企、地方國企盡快復工復產,目前全國煤炭市場供應總體平穩,尤其是一些大的燃煤電廠煤炭供應基本得到保障。
由于我國存在巨大的煤炭產能量,從理論上講,市場上不會出現因煤炭不足而限電的問題,但個別地方或某個時段出現煤炭供應緊張的問題是難免的。
另一方面,我國煤炭市場供應量的90%以上來源于國內,我國煤炭對外依存度較低,進口煤量只占全國煤炭消費總量的不足10%,比重較小,只要國內適合調整釋放一些煤礦產能,完全可以滿足國內煤炭市場消費需求。因此,國外暫停向中國進口煤炭是短期的,對中國市場的影響極其有限。
為了最大限度地防止出現市場大量缺少煤炭供應的風險,?撕檎J為需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做好“缺煤風險”防范工作:
首先,要及時做好市場供需信息的調查和供求關系變化走勢的研判工作,為及早布局煤炭供應提供指導;
其次,要盡快組織符合條件的煤炭企業復工復產,尤其是一些基礎條件好的大型煤礦,要盡快復工復產,為市場煤炭消費需求提供貨源保障。
最后,要加強協調公路、鐵路和航運各部門,確保煤炭能夠產得出來,運得出去,保證供應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