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能產業網訊 近日,位于甘井子區拉樹房村西側的大連市垃圾焚燒廠建設廠區內響起陣陣鞭炮和指揮哨聲,一架14米高的鐵架被緩緩吊裝至預定位置,自此天津市垃圾焚燒廠建設工程業已全面進入主體設備安裝階段。據中國了能產業網了解如果按照目前的建設速度推進,今年年底前,所有的主體建設及廠內道路將全部完成施工。

垃圾焚燒廠效果圖
據介紹,大連市市區每天產生生活垃圾1800噸,一年達65萬噸之多,且垃圾總量正以每年3%的速度遞增。早在2008年,大連市就提出了建立“收集、集運、運輸、末端處理”四個環節為一體的新型垃圾除運體系,并投資9億元,啟動建設了東北地區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廠,決定以焚燒做為垃圾的最終處置方式,不僅可以將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減重80-90%,減容90%,實現垃圾處理的減量化,還可利用其焚燒的熱量發電,實現垃圾處置的資源化、無害化。一年可節約用地3萬多平方米;年發電量16673萬千瓦時。
據了解,興建的這座垃圾焚燒廠占地7.5萬平方米,廠區由卸車廳、垃圾倉、控制樓、煙氣凈化間、焚燒間、發電廠房、滲濾液處理間等多個部分組成,核心部分由3臺焚燒爐、3臺余熱鍋爐和2臺氣輪發電機組成,設備總高度將達30余米。泰豪集團負責節能項目的許文軍介紹說,垃圾焚燒廠的具體運行模式是生活垃圾運抵垃圾倉后,經過發酵干燥處理后投入焚燒,其燃燒產生的高溫經余熱鍋爐轉化為熱氣能源轉送給氣輪發電機實現發電,發電供熱率可達83%。能否產生二次污染,焚燒和處置環節是關鍵,由于采用了先進的爐排爐技術,在850多度的高溫燃燒下,二噁英等有害氣體可得到有效消解,經過煙氣凈化車間,進行脫酸處理、二惡英噴射、布袋除塵,可最終實現氣體的無毒排放,煙氣排放達到歐盟2000的標準。經過燃燒的垃圾80%會被燒掉,其他20%化為灰渣飛灰,飛灰通過灰水洗,將用作水泥輔助原料,灰渣則可當做制磚材料加以利用,最終實現垃圾處理的零排放。
此外,大連市城建局環衛處一方面正在積極運籌下一步糞肥處理設施和餐飲垃圾廠的建設,另一方面將采取多種措施加快推進垃圾的源頭分類,“十二五”期間,使居民垃圾分類的知曉率達到100%;居民垃圾分類設施的布置率達到6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