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機集團”)獲悉,截至2月13日,旗下位于湖北仙桃、剛轉產醫用口罩的恒天嘉華非織造有限公司(下稱“恒天嘉華”)已累計生產無紡布原材料1535.88噸,生產口罩404.5萬片;開通了11條平面外科口罩生產線,達到了日產110萬片平面外科口罩產能,提前兩天完成預期目標任務。
此前的2月7日上午,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一行現場連線恒天嘉華。郝鵬強調,解決當前最難的防護用品急缺問題,最終要靠我們自己。根據國務院國資委指示,國機集團部署安排恒天嘉華緊急復工,以最快速度轉產醫用口罩。充分發揮無紡布生產企業的優勢,將可調整的生產線全部調整為用于生產醫用口罩和防護服材料,并積極拓展口罩生產線,預定在2月15日前達到日產100萬片平面外科口罩產能。
國機集團表示,預計到2月末,恒天嘉華將再開通5條平面外科口罩生產線,達到16條平面外科口罩生產線,產能將達到日產160萬片;同時,積極推進N95口罩生產設備采購工作和抗病毒防護服項目,爭取盡快投產。
國機集團將充分利用恒天嘉華湖北仙桃無紡布生產基地的優勢,進一步提高產能,提升產品質量,力爭將恒天嘉華打造成提供高檔醫用防護材料和醫用口罩的國家戰略物資保障基地。
另外,在抗擊新冠肺炎關鍵時期,國機集團還緊急組織開展全自動平面口罩生產流水線研制工作,安排部署下屬企業國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國機智能”)牽頭研制全自動平面口罩生產流水線。近期將完成首套口罩樣機研制任務,投產后成套設備可日產口罩7萬-9萬片。下一步,還將擴大生產線,加大機器組裝和產能供應,將進一步緩解現今防疫口罩生產不足的問題。
而在生產線調整之前,為確保防護用品原料供應,恒天嘉華已開足馬力全線投產,其中就包括可用于高端醫療防護的萊芬生產線。國機集團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目前恒天嘉華有兩條德國萊芬公司(全球最大無紡布生產線供應商)提供的無紡布(也稱非織造布)生產線(即萊芬生產線)。
其中一條是SSMMMS紡粘熔噴復合無紡布生產線,幅寬3200mm,S是紡粘層(長絲),起到均勻布面,增加強力的作用,M是熔噴層(短纖),MMM即三層熔噴可以起到很好的阻隔作用,產品與透氣膜復合后進行裁剪可以加工成醫用防護服。日產量約49噸,可供生產40萬件醫用防護服。另一條是SSS紡粘生產線,幅寬4200mm,產品主要用于口罩面層和里層,日產量約55噸,可供生產6000萬個普通醫用口罩。此外,還每天可產熔噴過濾紙16噸,可作為3200萬個普通醫用口罩的過濾材料。
除緩解口罩供應緊張之外,國機集團緊急為客戶提供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所需關鍵光學器件濾光片,并開展新型易用型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設備用濾光片的研制。國機集團安排下屬企業國機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陽儀表院(下稱“沈陽儀表院”)緊急行動,開展新型熒光濾光片產品的研發工作,并從資金等多方面給予支持,確保研發任務盡快完成。
一方面,沈陽儀表院為多家客戶緊急生產提供熒光濾光片組件產品,滿足核酸檢測儀器配套需求。據國機集團數據,截至1月31日,共接到上海、西安、杭州、深圳等地客戶新型冠狀病毒檢測濾光片需求9000多件。
另一方面,自1月24日緊急開始研制新型易用型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設備用濾光片,滿足新型快速檢測儀器急需。2月5日,完成了結構設計、光譜指標設定及多層薄膜膜系設計;2月8成功研制出首批新型濾光片產品,目前已交付客戶試用。
據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曉侖多次組織召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醫療物資保障工作,并親自擔任醫療物資保障領導小組組長,確保專題研究專門對接專項推動。作為“國家保障隊”,國機集團全力以赴,從零開始火速轉產,從大年初二(1月26日)即刻復工,以戰時速度完成口罩、防護服等醫療防護物資及檢測用品的保障任務,加快醫用口罩生產設備及防護服壓條機的投資與生產。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機集團)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發源于1952年8月7日成立的第一機械工業部,由原機械工業部70多家科研設計院所、裝備制造和工貿企業沿革發展而來。國機集團目前擁有27家直接管理的二級企業,14余萬從業人員,13家上市公司,是世界500強企業,連續多年位居中國機械工業百強首位。
旗下恒天嘉華則是一家專門從事非織造產業用布研發、生產、銷售的大型企業,是國內非織造布產業中的領軍企業。官網介紹,恒天嘉華現有15條生產線,年產能7.6萬噸,其中:一條SSMMMS RF4S生產線,年產能1.5萬噸;一條SMMS和一條SSMMS線,年產能1.5萬噸;一條SSS線,年產能0.8萬噸;四條S線,年產能1.2萬噸;兩條后處理線,年產能1萬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