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訊》2月12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在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影響下,復合極端高溫事件將顯著增加。到本世紀末,北半球人口暴露于這類事件的頻率或比2010年代高4-8倍。復合極端高溫事件指的是,夏季某一天的晝夜溫度均處于該日歷史高溫前10%之列。
圖1 觀測到的夏季極端高溫的變化。估算了1960-2012年期間夏季極端高溫頻率和強度的線性趨勢,涉及復合極端高溫(a,b)、日高溫(c,d)和夜高溫(e,f)。
這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東亞區域氣候-環境重點實驗室、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災害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英國愛丁堡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
研究中,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災害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陳陽與合作者分析了北半球1960年至2012年的溫度數據,表明在此期間平均每十年約增加一天的復合極端高溫,而且溫度平均每十年增加0.28°C。統計分析證實,這種增加主要是由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引起的。
圖2 夏季極端高溫的預測
論文作者還展示了相關氣候模型結果,研究了在兩種排放場景下,復合極端事件未來有何變化。他們提出,在中度溫室氣體排放場景(RCP4.5)下,復合極端高溫事件的發生頻率將增加4倍,每個夏季達到32天;在重度排放場景(RCP8.5)下,將增加8倍,達到69天左右。
為了對未來氣候作出評估,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提出了四個溫室氣體濃度情景,即RCP(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代表性濃度路徑),按低至高分別為RCP2.6(低)、RCP4.5(中低)、RCP6.0(中高)和RCP8.5(高)。
作者提出,相較于全球升溫1.5°C,若全球升溫2°C,可能導致每年的復合極端高溫事件額外增加5天,溫度額外上升0.5°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