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化已經成為21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從上世紀開始,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開展全球氣候變化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由于人口眾多、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等原因,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相對較弱,這使得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比發達國家面臨更嚴峻的挑戰。為了實現中國經濟、環境的可持續增長,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應對措施。
中國節能產業網訊 2011年1月28日,《中國綠色經濟發展報告:2011》成果發布會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行。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副院長、全球低碳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牛華勇副教授發表講話。
牛華勇表示,中國在全球氣候變化中所承擔的已經是舉足輕重的角色,中國在溫室氣體排放和節能減排兩個方面都受到國際矚目。但是,中國社會到目前對自己在國際社會中所處的重要性、中國綠色經濟的發展情況并沒有非常清晰的認識,還需要進一步深入討論,凝聚共識。從國際環境看,對于中國所采取的很多綠色經濟方面的措施,國際社會也不甚了解,甚至經常會有所誤解。這些都給中國的知識界提出了需要解決的課題。此次報告,以中英兩種文字寫成,并將同時在國內外發布,希望可以同時增進國內和國際社會對中國綠色經濟發展情況的了解。
報告分析了當前阻礙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兩大因素就是“持續增長的能源消耗以及能源安全問題”和“不斷增加的污染物排放和環境災害”,同時報告從“整體計劃”“經濟手段”“政策方針”“法律法規”等各方面分析了目前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綠色經濟戰略。
報告指出,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中國目前在環保技術和環保技術市場份額方面位居世界領先地位。預計在今后五到十年中,中國的風能、太陽能、清潔能源汽車、以及智能網絡工業將蘊含巨大的潛能來吸引投資并得到顯著發展。
指告稱,在過去的五年里,中國已經制定了一系列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同時也在盡最大努力向真正的綠色經濟轉型。從某種程度上講,中國已經有效的降低了能源強度,實現了國家的碳減排目標,減輕了污染,改善了人民生活質量。
報告還指出,中國的綠色經濟發展已經步入正軌,但還是有許多工作尚待完成,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中國仍然處在工業化以及城市化的過程中,急速的能源消耗,對煤和石油的依賴,和整體碳排放量的增長仍將持續一段時間。考慮到這種情況,中國距離實現真正的綠色經濟仍然很遠!
報告建議,中國政府和社會應該采取進一步措施,逐步建立健全一個全面的綠色稅收體系,認真完善綠色經濟的市場交易機制,著力加強綠色教育,形成綠色發展的全社會共識。
當許多人在五至六年前討論如何保持中國GDP較高的增長率時,很難想象后來中國逐漸而穩定地從“褐色”經濟轉變成為“綠色”經濟。在發展綠色經濟的意識形成、準備、探索和正式宣告的過程中,中國已經取得了非常醒目的進步。
中國節能產業網了解,名為《通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之路——中國綠色經濟的發展》的報告是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全球低碳經濟研究中心編寫的針對中國綠色經濟計劃的政策研究報告。報告采用比較分析的方法回顧和分析了中國已提出的綠色經濟計劃,分為中英兩語兩個版本。
深入專題了解: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