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宏觀經濟 >> 正文
如何看待中國GDP數據的質量?
來源:財經 時間:2020/1/14 22:22:04 用手機瀏覽

中國官方GDP數據質量到底如何?是不是客觀反映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要對這個問題做出準確判斷,需要了解中國國家統計局在控制GDP數據質量方面究竟采取了哪些措施


GDP是媒體上出現頻率最高的統計指標,但是關于它的基本概念卻存在許多誤解;GDP是被廣泛使用的統計指標,但是關于它的用途卻頗有爭議;GDP在中國曾經是備受重視的統計指標,但是關于中國GDP數據的質量卻飽受質疑。

為什么GDP總被誤讀?本文一是談談與GDP概念有關的一些通常被誤解的問題;二是談一談GDP的用途及其局限性;三是談一談如何看待中國GDP數據的質量。

與GDP概念有關的問題

筆者所在的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研究中心曾經多次與有關高校聯合舉辦政府統計研討會,也曾多次應邀給財經類記者班講課,參加培訓的都是很專業的財經記者。筆者曾經多次問大家幾個與GDP概念有關的問題,實事求是地講,準確回答這些問題的學者和記者并不多。我經常問以下幾個問題:

1. 一個國家的GDP都是在這個國家的領土范圍內產生的嗎?

2. 消費和投資創造GDP嗎?

3. 中國居民出國購買消費品,增加中國居民消費嗎?增加中國的GDP嗎?

4. 中國的航空公司購買美國的波音飛機、歐洲的空客,增加中國的投資嗎?增加中國的GDP嗎?

要搞清楚這幾個問題,就要搞清楚GDP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

GDP是一個國家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這個定義中有兩個最重要的關鍵詞,一個是常住單位,一個是生產活動。一個國家的GDP是由這個國家的常住單位創造的,不是這個國家的常住單位,不創造這個國家的GDP。一個國家的GDP是由這個國家的生產活動創造出來的,其他任何活動,不管多么重要,都不創造這個國家的GDP。什么是常住單位呢?常住單位是指在一國的經濟領土上具有經濟利益中心的經濟單位。什么是經濟領土?經濟領土是一個國家中央政府控制的地理領土。什么是經濟利益中心?一單位在一國的經濟領土范圍內具有一定的場所,從事一定規模的經濟活動并超過一定時期,則該單位在該國具有經濟利益中心。

上面提到的幾個問題具體而言:

1. 一個國家的GDP都是在這個國家的領土范圍內產生的嗎?不一定。一個國家的大多數常住單位在這個國家的領土范圍內從事生產活動,但并不排除一些常住單位也會離開這個國家的領土范圍從事生產活動,例如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飛機可以到其他國家的領空上飛行,在其他國家的航空港停泊;中國遠洋運輸公司的輪船可以到國際水域、其他國家的水域航行,可以到其他國家的港口停泊。這些公司是中國的常住單位,它們從事生產活動創造的增加值都屬于中國的GDP。

2. 消費和投資創造GDP嗎?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凈出口需求是GDP的表現形式,它們在總量上等于一個國家的生產活動創造的GDP,它們也從需求的角度對生產活動產生重要的影響。但是,只有生產活動創造GDP,消費和投資不直接創造GDP。

3. 中國居民出國購買消費品,增加中國的居民消費嗎?增加中國的GDP嗎?中國居民出國購買消費品,比如到瑞士去買手表,到法國去買香水,到德國去買水龍頭,到美國去買服裝,到日本去買智能馬桶蓋,增加中國的居民消費,同時也增加中國的消費品進口,中國居民消費的增加被消費品進口的增加所抵消,所以不增加中國的GDP。

4. 中國的航空公司購買美國的波音飛機、歐洲的空客,增加中國的投資嗎?增加中國的GDP嗎?中國的航空公司購買美國的波音飛機、歐洲的空客,增加中國的投資,同時增加中國投資品的進口,中國投資的增加被投資品進口的增加所抵消,所以不增加中國的GDP。

GDP的用途及其局限性

關于GDP有沒有用,國內外有許多爭議。例如,肯尼迪總統的弟弟,曾任美國司法部長的羅伯特·肯尼迪,在1968年競選總統時對GDP提出尖銳的批評:GDP并沒有考慮到我們孩子的健康、他們的教育質量,或者他們玩游戲的快樂;它也沒有包括我們的詩歌之美,或者婚姻的穩定;沒有包括我們關于公共問題爭論的智慧,或者我們公務員的清廉;它既沒有衡量我們的勇氣、智慧,也沒有衡量我們對祖國的熱愛。

簡言之,它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讓我們生活有意義的東西。著名經濟學家曼昆在他的《經濟學原理》中作了這樣的評論:“GDP沒有衡量我們孩子的健康,但GDP高的國家負擔得起孩子更加好的醫療保健。GDP沒有衡量孩子們的教育質量,但GDP高的國家負擔得起更好的教育制度。GDP沒有衡量我們的詩歌之美,但GDP高的國家可以教育更多公民閱讀和欣賞詩歌。”

一位是美國著名的政治家,一位是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他們對GDP是否有用持完全不同看法。

那么GDP到底有什么用呢?

GDP有許多具體用途。首先,GDP反映經濟增長。每個國家都希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因為沒有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就無法保證大多數居民的收入平穩較快增長,從而就無法保證大多數居民的生活水平持續提高;沒有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就無法保證大多數企業持續獲得較好的收益,從而難以實現良好的發展;沒有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就無法保證政府持續獲得較好的財政收入,從而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反映經濟增長的指標是經濟增長率,也就是GDP增長率。

其次,GDP反映經濟規模。一個國家的經濟規模是用GDP來反映的。經濟規模不等于經濟實力,但是反過來,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規模,就談不上有經濟實力。這是許多國家關注經濟規模的重要原因。例如,2010年,中國的GDP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引起了包括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的關注;2016年,中國GDP超過了美國GDP的60%,引起了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廣泛關注。

第三,GDP反映人均經濟發展水平。人均經濟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富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一些國家比較小,經濟規模不大,例如新加坡、挪威、瑞士、瑞典、丹麥,但國際上都認為這些國家比較富裕,人民生活水平比較高。為什么?主要原因之一是這些國家的人均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人均經濟發展水平是用人均GDP來衡量的。

第四,GDP反映經濟結構。產業結構,例如三次產業結構;需求結構,例如三大需求結構;區域結構,例如東中西經濟結構,這些重要的經濟結構也主要是用GDP來反映的。

第五,GDP反映通貨膨脹。大家都習慣于利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即CPI來反映通貨膨脹情況。CPI反映了居民購買的消費品,包括貨物和服務的價格變化,這個價格指數得到廣泛關注,因為它與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關。在居民名義收入水平保持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如果CPI明顯上漲,就會影響到居民的實際收入水平和實際生活水平。但是,這個指標沒有反映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的價格變化,投資品的價格變化和進出口產品的價格變化。更全面地反映全部最終產品價格變化的指標是GDP縮減指數,它是包含價格變動因素的名義GDP與不含價格變動因素的實際GDP之比。

GDP縮減指數和CPI都是觀察價格水平變化的重要指標,都是用來反映通貨膨脹情況的,在反映通貨膨脹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CPI集中反映居民購買的消費品的價格變化,GDP縮減指數全面反映消費品、投資品和進出口產品的價格變化。對于居民來說,他們更關心CPI,因為CPI的變化直接涉及到他們的切身利益;對于宏觀經濟決策者來說,既關心CPI,也關心GDP縮減指數,因為他們除了必須考慮直接涉及到居民切身利益的消費品的價格變化外,還必須考慮投資品和進出口產品的價格變化。

這主要是因為,首先,投資品和進出口產品的價格變化同樣影響到一個國家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其次,這兩個指數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例如投資品和進口產品的價格變化遲早會對CPI產生影響,如果看不到這種影響,對CPI的變動趨勢就判斷不清楚。所以這兩個指數對于宏觀經濟決策者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綜上所述,GDP從經濟增長、經濟規模、人均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和通貨膨脹等多個方面反映了經濟運行的基本情況,所以,GDP是反映經濟運行情況的重要工具,制定經濟政策的重要依據,同時,它也是檢驗政策實施效果和政策的科學性、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在看到GDP用途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它的局限性。

GDP不能反映資源消耗的成本和環境損失的代價。GDP是反映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但是,經濟發展往往消耗自然資源,經濟發展也往往造成環境損失,GDP沒有反映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資源消耗的成本和環境損失的代價。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類逐步深刻地意識到保護自然資源和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綠色發展理念的引領下,各地區各部門不斷加大資源節約、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的力度。但是GDP只能反映相應活動所產生的經濟收益,不能反映這些活動所帶來的環境改善的效果。

GDP不能反映就業和失業狀況。GDP反映生產活動所創造的最終成果,但是,多少人參與了這些生產成果的創造,多少人想參與而不能參與這些生產成果的創造,不是GDP所反映的內容。也就是說,GDP不能反映就業和失業狀況。

GDP不能反映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具有同樣GDP總量的國家之間,居民收入分配狀況可能完全不同,有的可能差距很小,有的差距很大。GDP不能反映居民之間收入分配的差距狀況。

任何統計指標都有它的適用范圍,超過這個范圍,它就失去作用。我們應當在GDP的適用范圍內正確地使用它,不能強求它,不能苛求它。在它不能發揮作用的地方使用其他指標。我認為這是對待GDP的正確態度。

如何看待中國GDP數據的質量

關于中國GDP的數據質量,國內外存在許多質疑。最早對中國GDP數據質量提出質疑的是世界銀行。

20世紀90年代,世界銀行曾經不承認中國官方GDP數據。1994年,世界銀行發表了一篇專題報告:《中國人均GNP》,將1992年中國官方GDP數據上調了34.3%。也就是說,世界銀行認為中國官方的GDP數據只反映了中國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二,三分之一被遺漏了或被低估了。世界銀行公布的1993年-1997年中國GDP數據是以大幅度調整后的1992年GDP數據為基礎,利用中國官方公布的相應年度經濟增長率數據推算出來的。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統計體系采用的是蘇聯的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核心統計指標是這個體系中的國民收入,它反映的是農業、工業、建筑業、運輸郵電業和商業飲食業五大物質生產部門的生產活動成果。因此,中國的統計調查范圍限于物質生產領域,調查方法是全面行政報表。中國價格體制采取的是計劃價格體制。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開始引進產生于市場經濟國家的國民賬戶體系,1985年建立了GDP核算制度。GDP不僅反映物質生產部門的生產活動,還反映金融保險、房地產、科學研究、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居民服務等非物質生產部門的生產活動。

20世紀90年代初,世界銀行派代表團對中國統計體系進行考察之后,發表了一篇考察報告:《轉換中的中國統計體系》。該報告認為,中國統計體系雖然進行了深入的改革,但還存在著很大缺陷,調查范圍仍主要限于物質生產領域,調查方法仍以傳統的全面行政報表為主;中國價格體制雖然進行了許多重大改革,但仍保留著傳統價格體制的許多本質特征,許多產品的價格仍然處于政府控制之中。這些情況導致中國官方GDP總量的低估和速度的高估。

基于上述判斷,世界銀行對中國官方GDP數據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實際上,1992年黨的十四大之后,中國統計體系已經放棄了傳統的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調查范圍已經拓寬到非物質服務領域,調查方法已經轉換到以普查為基礎,以抽樣調查為主體的統計調查方法體系。中國的價格體制已經進行了深刻改革,實施了以市場為主體的價格體制。世界銀行的上述調整實際上已經不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

1999年,國家統計局和財政部組成代表團,到世界銀行去進行磋商,也邀請世行代表團到中國來進行磋商。筆者作為中方代表團負責技術磋商的主要代表,對世界銀行就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方法進行了詳細梳理和研究,指出了其中哪些調整方法在改革開放初期是對的,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情況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已經不符合變化了的中國實際情況;哪些調整方法由于對中國的實際情況不熟悉,本來就是錯的。

例如,中國統計制度規定,農民自產自用糧食的價值,按國家收購價格與市場價格的綜合平均價格計算。世行依據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國家收購價格低于市場價格的情況,判斷中國采用國家收購價格與市場價格的綜合平均價格低估了農民自己生產自己消費糧食的價值,從而將農民自產自用的糧食價值上調了20%。實際上,20世紀90年代初期以后,為了鼓勵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國家收購價格已經高于而不是低于市場價格,所以世行的調整已經不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

又如,世行認為,由于村及村以下工業企業通常沒有完整的財務報表和不屬于國家統計局的統計調查系統,以及受一定程度的偷漏稅情況的影響,這部分工業的總產值被低估, 世界銀行將其調高10%-15%。實際上,中國1995年開展的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發現,通過全面行政報表獲得的村及村以下工業企業總產值不僅沒有被低估,反而被明顯高估。因此,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國家統計局對規模以下工業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取代了全面行政報表的方法。因此,世界銀行對中國村及村以下工業總產值的調整是不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的。

經過深入交流之后,雙方達成一致意見。雙方磋商的備忘錄明確指出,中國已經具有健全的統計制度,對中國官方統計數據進行調整的依據已經不復存在,今后世行在它的出版物上直接采用中國官方GDP數據。從此以后,世界銀行沒有再對中國官方GDP數據進行調整,也沒有對中國官方GDP數據提出質疑。

中國官方GDP數據質量到底如何?是不是客觀地反映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呢?要對這個問題做出客觀的判斷,我們需要了解中國國家統計局在控制GDP數據質量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為了保障規模較大企業的數據質量,國家統計局建立了聯網直報制度。從2012年開始,國家統計局對規模較大的企業,包括規模較大的工業企業、批發和零售業企業、住宿和餐飲業企業、服務業企業、有資質的建筑業企業和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統計報表采取聯網直報的方式,這些企業將統計報表通過互聯網直接報送到國家統計局。這種做法遏制了中間環節對統計數據的干擾,保障了規模較大企業的統計數據質量。

常規統計調查很難獲得大量的小型服務業企業數據。2003年,國務院決定,在2004年開展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以后每10年進行兩次,分別在逢3、逢8的年度實施。到目前為止,分別在2004年、2008年、2013年和2018年完成了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經濟普查動員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獲得了翔實的資料來源,特別是獲得了大量的小型服務業企業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利用這些基礎資料,結合核算方法的改革,重新核算普查年度GDP數據。同時,為了保持GDP歷史數據的連續性和可比性,對非普查年度GDP數據也進行相應的修訂,提高了GDP歷史數據質量。

針對一些地方固定資產投資數據存在高估的情況,國家統計局利用鋼材、水泥、玻璃、磚瓦砂石等建筑材料的產量數據、建筑業總產值數據、建筑業營業稅、增值稅數據以及建筑工程機械的生產、銷售和利用數據等對建筑安裝工程投資數據質量進行評估,根據評估情況對數據進行必要的調整,使得GDP不受一些地方固定資產投資數據高估情況的影響。

住戶調查是獲得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費數據的重要來源。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住戶保護隱私和怕露富的意識日益增強,部分高收入住戶拒絕接受調查的現象時有發生。事實上,高收入戶配合程度不高,拒絕接受調查的現象不僅是中國政府統計面臨的一大難題,也是政府統計的世界性難題。

因此,住戶調查樣本中高收入戶的代表性往往不夠,利用住戶調查資料推算有些支出項目,例如購買汽車支出、金銀珠寶首飾支出、化妝品支出、美容美發洗浴支出等,結果往往偏低,所以國家統計局在計算GDP的相應支出項目時,一般是利用相對更好的資料來源。例如居民購買汽車支出利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國產轎車銷售量、海關總署的國外轎車進口量和國產轎車出口量、通過重點調查確定的私人購買轎車比重等資料計算,從而避免了直接利用住戶調查中的購買汽車支出數據的低估影響GDP的數據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2019年度數據將公布:GDP增速或達預期 CPI漲幅可控
2019GDP預計近100萬億:韌性強動能足 經濟邁步新臺階
中國銀行研究院報告預計2019年中國GDP增長6.1%左右
33城前三季度GDP大比武:10城超萬億 長春零增長
30省份公布前三季度GDP數據 7省份超3萬億元
東部10省份GDP相關數據公布 全國前3名均超6萬億
19家機構預測三季度GDP增速均值為6.1%
中國GDP“萬億俱樂部”望擴至17城 東部占比超七成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