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消費連續10年世界第一、節能服務一年“節”出3930萬噸標準煤、南方五省區可再生能源電量占比遠超歐美、三成社會用電量來自市場化交易……近日,南方電網能源發展研究院發布了《中國能源供需報告》等6份能源電力行業年度系列研究報告,并圍繞“能源轉型探索”“能源生態建設”“電力市場建設”主題展開研討。
《中國能源供需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為46.4億噸標準煤,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23.6%,連續10年居全球第一位。預計2019年、2020年,我國能源消費增速將有所放緩,能源消費總量將達到47.9億噸和49.4億噸標準煤。煤炭占比將逐步下降但依舊是主要能源,非化石能源快速增長將成為拉動能源總量增長的主要動力。
報告指出,目前我國能源發展仍存在非化石能源發展保障機制不完善、化石能源清潔化利用水平較低、能源對外依存度較高、能源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能力有待提高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報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包括加快提高風、光、水電等可再生能源消納水平,加快推進煤基燃料和化學品對油氣的部分替代,積極參與能源安全國際合作,加強能源領域核心技術研究等。
《南方五省區綜合能源服務市場報告》指出,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入,我國近年來能源消費強度呈下行趨勢,但仍高于世界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平均水平。在南方五省區,2014年至2018年間能源消耗強度從0.52噸標準煤/萬元降至0.42噸標準煤/萬元,累計下降19.4%。廣東省是全國能源消費強度最低的省區之一,2018年下降至0.31噸標準煤/萬元。
單位GDP能耗降低,綜合能源服務功不可沒。近年來,我國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節能服務發展,使之成為綜合能效服務中覆蓋面最廣的行業。截至2018年底,全國從事節能服務的企業為6439家,當年產值達到4774億元,節能量為3930萬噸標準煤,成功減排10651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南方五省區高載能行業發展及用電報告》指出,在全國高載能行業去產能持續推進的形勢下,由于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等因素作用,南方五省區高載能行業產生了分化。報告建議,在國家層面應盡快制定科學合理的高載能產業去產能方案,明確各省區、各企業產能壓減目標及任務;落實國家電價政策,切實消除地方過度干預電力交易和市場不規范問題,防止地方以“低電價”變相鼓勵、無序擴張高耗能產業。電解鋁、鋼鐵、化肥等產業需加快延長到深加工領域,提高產品附加值,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