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中國社科院發布《經濟藍皮書:2020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顯示,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6%左右。
當天,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承辦的“2020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在京舉行。
藍皮書認為,2020年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國內周期性問題與結構性矛盾疊加,經濟運行面臨的風險挑戰仍然較多。在加大宏觀逆周期調節力度及各項改革開放措施綜合作用下,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6%左右。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學部主席團主席謝伏瞻表示,“從國內來講,各方面的改革加快推進,但是由于各種原因的疊加,外部環境的不利影響,國內結構調整也面臨著不少困難,要認識這些困難,正視這些困難,解決這些困難,保持我們國家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李雪松表示,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下行壓力有所加大。在全球貿易和制造業2019年增速都顯著下降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加大也是必然的,制造業是受到貿易最直接的影響。但在國內一系列“六穩”政策和改革開放措施作用下,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今年全年有望實現6.1%左右的增長。
李雪松表示,國內就業情況好于預期,潛在壓力仍然存在。2019年因為國內采取就業優先的政策,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城鎮新增就業目標提前實現,城鎮調查失業率低于5.5%左右的預期目標。今年10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只有5.1%的水平。
為什么2019年中國的就業能夠保持比較好的勢頭呢?李雪松認為有五方面的原因:一是勞動年齡人口和就業人口以及勞動參與率下降,中國就業壓力相對減輕;二是我國出口依存度明顯回落,2006年中國的出口依存度在35%左右,現在已經降低到18%左右,就是出口跟GDP的比率。出口依存度的大幅度下降,使得經貿摩擦對中國出口企業就業的影響相對減輕;三是中國經濟規模比十年前顯著擴大,服務業占比提高,吸納就業能力顯著增強;四是前些年中西部地區發展很快,中西部地區吸納了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明顯提升;五是2019年穩就業政策對特定群體發揮了很好的效應,新業態和靈活就業群體日益擴大。
物價方面,李雪松表示,今年因為豬肉價格上漲,整個消費物價近期發生了比較大幅度的上升,而工業生產指數受到經貿摩擦的影響和制造業增速的回落,PPI現在呈現出負增長。這兩者出現了分化背離,這種分化背離的態勢在2020年可能還會保持一段時間。從CPI的因素來說,生豬存欄數雖然在恢復過程中,但是需要一定的時間。而隨著加大對生豬養殖的增加,2020年飼料的需求可能會上升,所以間接影響糧食的價格。
今年是該系列藍皮書連續出版第29年。1990年,按照中央領導指示,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課題組,對中國經濟形勢進行分析與預測,同年底,《1991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成果作為內部文件傳閱; 次年底,《1992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首次公開出版發行,業界稱為“經濟藍皮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