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過后,受大秦線恢復運輸,上游煤炭發運增加等因素影響,到港煤車有所增加;而此時,南方用戶大量拉運進口煤炭,庫存得到補充,拉運北方港口煤炭積極性下降。造成環渤海港口到港拉煤船舶減少,空泊現象增加,港口庫存持續走高;與此同時,港口市場煤價格一跌再跌。截止目前,港口煤價已經持續下跌了兩周,累計下跌了12元/噸。筆者預計,此輪煤價跌至570元/噸后,會止跌企穩;并有望于下月出現小幅上漲。原因如下:
1.受發運成本支撐,煤價繼續大跌的可能性不大。
上游發煤礦站發運成本較高,在港口煤價下跌的情況下,發運戶虧損經營;受發運成本支撐,繼續降價促銷的可能性不大。很多貿易商將積壓在港口的煤炭清理完畢后,不再繼續大規模發運,港口堆存的市場煤數量減少;這時,一旦需求好轉,部分優質煤將出現緊缺,煤價將有望上漲。
2.市場煤價格接近長協煤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支撐。
目前,環渤海港口發熱量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實際交易價格在574元/噸左右;雖然很多發貨人仍按價格指數小幅下浮進行交易,但由于市場煤價格已經跌到同煤、神華等大型煤企銷售的月度長協合同單價以下;在這種情況下,港口市場煤很難繼續下跌。
3.進口煤價格上漲。
澳大利亞等國進口煤到岸價格出現小幅上揚,與此同時,我國環渤海港口市場煤價格卻一直在下跌,兩者價格逐漸接近;促使國內煤炭價格優勢逐步顯現,港口煤價理應逐漸趨穩。
4.臨近冬季,下游需求將有所提高。
進入十月下旬,冬季用煤高峰即將到來,部分拉不到進口煤的用戶拉運和采購的積極性將有所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國內煤價已經接近谷底,部分用戶存在抄底心里,預計從本月底開始,下游用戶將展開一小波拉運高峰。
展望11月份煤炭市場形勢,下個月,北方將進入取暖用煤季節;而華東地區氣溫下降,水電減弱,火電負荷也將有所提高,沿海煤炭市場形勢將有所轉好。但煤炭市場能否出現大家預想的供需雙高,以及港口市場煤價格能上漲多少,還要取決于對進口煤的限制政策能否順利出臺,以及電廠日耗增加的數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