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中國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石油化工 >> 正文
準噶爾盆地崛起油氣能源科技高地
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2019-1-19 22:07:49 用手機瀏覽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石油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將創新納入公司總體戰略,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推進理論、技術、管理、商業模式和信息化等全方位創新,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獲取發展新優勢。

石油天然氣工業是集勘探、開發、儲運、煉制、銷售等板塊為一體的高科技含量的系統工程。這其中,勘探是龍頭,開發是命門。油氣的勘探開發是后續環節的前提和基礎。

“十二五”以來,中石油在國內存在油氣儲集可能的盆地進行了前瞻、科學、系統的勘探和開發工作,經過七八年的科技攻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這其中,位于新疆的準噶爾盆地異軍突起,成為了我國乃至世界油氣能源科技領域的高地。

油氣勘探開發新領域的成功探索

今年1月8日,在2018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凹陷區礫巖油藏勘探理論技術與瑪湖特大型油田發現》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成果標志著油氣勘探新領域探索成功,為全球同行提供了可復制的中國理論與中國技術,使世界資源潛力巨大的凹陷區礫巖可望成為21世紀油氣勘探的重大接替領域,推動石油地質學發展。

這個項目的研究牽頭機構是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其主要勘探開發領域就在準噶爾盆地。

新疆油田分公司從2005年開始自主創新,通過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攻克了4項世界性難題,獲得了3項新認識,研發了3項新技術,在國際上創立了“凹陷區礫巖油藏勘探理論技術體系”,發現了十億噸級的瑪湖特大型油田。

新疆油田分公司創立的這套勘探理論技術體系,不僅可以用于準噶爾盆地的油氣資源勘探,而且可以用于指導我國更廣大地區的油氣勘探開發——

第三輪全國資源評價結果顯示,中國常規油氣資源量為1300億噸。按照這套理論重新評價,資源量可大幅增加。

中國陸上大于1萬平方公里的盆地有73個,按照這套理論認識這些盆地,石油儲量將有大幅增加——截至目前,已經指導了哈德油田、春暉油田的發現,三級儲量達1.24億噸。

瑪湖勘探開發所研發的配套技術系列已全面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水平井開發方式的完全成本大幅度下降。同時,該技術已在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及中亞地區應用,取得良好效果。

瑪湖油田已經成為中石油原油增儲上產的增長極,油田產能建設已全面展開,“十三五”末累建產能超過1000萬噸,2025年實現年產量500萬噸以上。

截至目前,已在瑪湖油田發現三級石油地質儲量12.4億噸。中石油認為,該地區還具備再發現十億噸以上儲量的資源條件。

創新成就全方位 標志性成果12項

“十二五”以來,新疆油田分公司的科技創新成就是全方位的。其中,標志性重大創新成果就達12項。

除了凹陷區勘探理論技術和瑪湖特大型油田發現之外,新疆油田分公司的油氣勘探開發呈現出勘探領域多元化、勘探理論創新化、勘探開發一體化、工藝技術配套化等特征。

2017年,新疆油田分公司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理論技術獲得重大突破,在準噶爾盆地東部地區發現了吉木薩爾10億噸頁巖油資源,這是繼美國巴肯油田之后全球又一整裝頁巖油富集區。

頁巖油氣勘探理論和技術,是美國對外封鎖的核心理論技術之一。而新疆油田分公司完全依靠自主創新在國內取得了成功。目前,吉木薩爾的單井最高日產超過100噸,是我國陸上油井日均產量的62.5倍,即將成為新疆油田增儲上產的現實接替區。

今年1月6日,位于準噶爾盆地南緣地區的高探一井獲得了日產原油1213立方米、天然氣32.17萬立方米的高產油氣流。這標志著我國前陸盆地深層大構造勘探獲得重大突破,1800平方公里的大油氣區全面展現。

“十二五”以來,新疆油田分公司在準噶爾盆地滴南凸起南帶的天然氣勘探獲得一系列新突破,新增天然氣控制和預測儲量超千億立方米,有利勘探區面積達3.9萬平方公里。

這個重大突破的理論支持,來自這個公司自主創新的火成巖天然氣成藏認識及勘探理論技術。這項創新,在建立火成巖源儲一體成藏模式基礎上,形成了復雜火成巖儲層及流體識別評價配套技術系列。

準噶爾盆地的油氣資源開發難度大,主要表現為油層的低滲透率,油質偏稠,儲集母體形態多樣、礦質復雜。

新疆油田分公司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自主研發了多種針對性的油氣開發工藝技術體系,“逼”出了多項世界先進甚至領先的油氣開發技術。

特低滲透油藏開發技術體系的基本建立,實現了低品位油氣資源的經濟有效規模動用。油藏儲量動用率由2012年的48%提高到2015年的85%,為盤活難采儲量提供了有力支撐。

新疆油田超稠油屬環烷基原油,環烷基原油被稱為“石油中的稀土”。2008年—2012年,淺層超稠油SAGD開發技術和火驅技術先后進行先導試驗并獲得重大突破,為新疆油田稠油年產達到500萬噸發揮了重大作用。

“十三五”以來,礫巖油藏三次采油技術獲得重大進展,使準噶爾盆地西北緣地區開發了近六十年的老油田的采收率提高百分之十以上,實現了地下石油資源的應采盡采。

預計運用這套技術,新中國建設的大油田——克拉瑪依油田的礫巖油藏增加可采儲量6000萬噸,為實現老油田的長期持續穩產提供了技術支撐。

需要強調的是:截至目前,克拉瑪依油田已經成為了我國開發時間長、穩產時間長、總體持續增產時間長的油田。

準噶爾盆地的天然氣儲藏類型特殊,屬于世界范圍內難以捕捉成藏規律的火山巖氣藏。對此,新疆油田分公司的改造型火山巖氣藏開發技術攻關近年來取得重要成果,使得氣田綜合遞減率控制在10%左右,有力支撐了克拉美麗氣田10億立方米穩產。

“大科技”創新體系 催生諸多前沿科技

“十二五”以來,除了油氣勘探開發的理論創新和技術研發,新疆油田分公司在地下儲氣庫建設與運行技術、油氣生產工程技術、油氣田地面技術等領域和環節,也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些進步,成為了油氣生產領域的戰術保證和效果保障。

這其中,起到先進基礎平臺作用的是智能油田建設。

這是一套基于互聯網模式的綜合人工智能系統,由油氣水井生產數據管理系統、勘探與生產調度指揮系統、油氣生產物聯網系統等部分組成。目前,已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初步完成了智能油田建設“全面感知”和“自動操控”前兩步目標,建成了兩個物聯網示范工程,實現了主要生產運行數據與物聯設備運行參數的自動采集與監控,大幅提高生產運行時率,保障安全生產。隨著智慧油田的日趨完善,其功能和效果將日益顯著。

“十二五”以來,新疆油田分公司所取得的科技創新成就,得益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根本指導,得益于中石油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而實施的科技創新戰略。用“忙趁東風放紙鳶”來形容再恰當不過了。

“十二五”以來,新疆油田分公司適應新體制機制的要求,加強科技工作的組織領導,始終堅持黨政一把手抓科技工作,持續推進“大科技工程”實施:以科技決策體系、科技管理體系、研發組織體系、科研條件平臺體系、科技保障體系、科技攻關體系等六項體系為核心內容的“大科技”創新體系,催生了越來越多的前沿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兩會聚焦:中石油建議開發天然氣市場
俄氣石油和中石油將在石油領域進行合作
中石油新疆混改突圍 與地方國資民企共投油氣站
中石油前三季度凈利潤大幅下降近七成
油氣改革逐步推進 中石油力推全產業鏈試點改革
中石油新疆推將擴大油氣合資力度
中石油首批智慧加油站落地 謀求油氣銷售改革
中石油集團加碼油氣改革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8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