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中國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電力煤炭 >> 正文
20多億產能過剩:僵尸企業退出 煤炭的問題還要在煤上找出路
來源:央視財經評論 時間:2016-2-2 14:55:07 用手機瀏覽

    導語:煤炭利潤大幅縮水,大型煤企發出春節期間“煤礦停產、職工休假”的倡議,煤炭業脫困轉型再成焦點。化解過剩產能、煤炭業減法怎么做?煤炭企業結構調整如何練好“內功”?煤炭工業協會的副會長姜智敏表示,當前陜西的噸煤坑口價在180元在190元,大煤礦成本價在278到340元,這意味著每噸煤虧損一百元左右這就別干了。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的研究員袁鋼明表示煤炭企業必須加快技術研發,向煤炭精深加工或服務業方向拓展。財經評論員姚景源表示,僵尸企業一定要退出市場。

    新聞背景

    這幾天大型煤企倡議春節停產的消息引人關注,包含神華、中煤、同煤、伊泰在內的15家大型煤企再次發出春節期間“煤礦停產、職工休假”的倡議,并得到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響應。事實上,煤炭經濟下行已持續了三年多。去年以來,煤炭市場供求矛盾愈加突出,價格下滑,企業效益下降,虧損面擴大,煤炭經濟運行形勢更加嚴峻。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2015年全國共淘汰落后煤礦1340處、落后產能約9000萬噸。1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提出用法治和市場化手段,較大幅度壓縮煤炭產能,并完善支持政策。

    央評說

    煤炭利潤大幅縮水,大型煤企發出春節期間“煤礦停產、職工休假”的倡議,煤炭業脫困轉型再成焦點;膺^剩產能、煤炭業減法怎么做?煤炭企業結構調整如何練好“內功”?2月1日,財經評論員姚景源、劉戈,走進《央視財經評論》直播間,評一評,煤炭行業如何去產能。

    20多億產能過剩,煤炭行業怎么了?

    劉戈(財經評論員):煤炭行業20多億產能過剩

    2015年一到十月份咱們火電增數負2.6%,生鐵負3.3%,水泥負4.6%,合成氨負1.4%,這需求端也在下降,供應端還在增長,自然不平衡就太嚴重,F在我們的整個產能是50多億噸,但是需求是30多億,差了20多億噸的這樣一個富裕的產能,其他任何一個行業里面沒有差的這么多。

    姚景源(央視財經評論員):困難壓頂 煤炭行業現階段處境艱難

    煤炭這個行業現在很困難,他為什么困難呢?產能過剩。中國經濟我們的困難在于三期疊加,但是煤炭是四期疊加,比如說多一項環境約束,比如說我們現在空氣污染,霧霾,大家一下子想到了煤炭。

    姜智敏(煤炭工業協會的副會長):每噸煤炭虧損一百元左右

    當前陜西的噸煤坑口價在180元在190元,大煤礦成本價在278到340元,這意味著每噸煤虧損一百元左右。

    煤炭行業為啥產能過剩?

    姚景源(財經評論員):煤炭價格下跌 煤炭行業一年虧一萬多億

    煤炭價格這一年大約下跌了接近30%,如果把我們現在的價格和2011年這個高峰的時候比,一噸煤差不多是要平均掉下來四百塊,一噸煤掉下來四百塊,一年煤炭的消費量在35億噸左右,那么就是這個行業一萬多億沒了。煤炭行業百分之七八十是處在虧損狀態,我們還有一些企業甚至發不出工人的工資。環渤海動力煤就是一般我們理解為用來發電的煤,2011年11月的時候是853元每噸,現在是375元,白菜價。

    劉戈(財經評論員):煤炭行業過去供給不足 如今產能過剩

    其實煤炭我們無論從建國算到現在,還是從改革開放算到現在,主要的時間都是嚴重的供給不足,煤炭都是短缺。所以從十一五到十二五這十年的時間,煤炭投資急劇增加,這十年的投資三萬多億,那么相當于過去55年的投資的六倍,產能就是這時候多起來的。

    如何化解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呢?

    姚景源(財經評論員):產能過剩的同時 技術進步滯后

    這個階段這么大量的階段投資,主要都是鋪攤子上產能,都是在產能增加上。忽略了它的結構忽略了它技術進步,忽略了煤炭更好的可持續的發展。

    劉戈(財經評論員):煤炭行業去產能要去劣存優

    煤炭產能總體上來說規模也比較大,淘汰誰不淘汰誰,這個難題怎么解決?我覺得在去產能的時候應該叫去劣存優,也就是說那些熱值比較低雜質比較高,相對而言污染排放比較大的,可能就要更多的去產能,而一些優質的煤這個時要夠想辦法留下來。

    姚景源(財經評論員):去產能要調整結構 轉變增長方式 讓僵尸企業退出

    煤炭行業現在的困難,有周期的原因,但是根本還是結構原因,我們必須得調整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去產能,僵尸企業一定讓它退出。讓僵尸企業退出,必不可免的有一些企業要破產清算,破產清算我們職工怎么辦?我覺得社會政策要跟上,要為他托底,保證煤炭工人合理過渡。

    提振煤炭行業,國外的經驗有哪些?

    姚景源(財經評論員):德國主要能源供給靠煤 但無污染

    中國我們這塊土地上他更多的就是給我們煤炭,所以中國在能源上可以叫做多煤少油缺氣,就是天然氣,化石能源當中我們94%是煤,這是基本國情。怎么辦呢?我覺得還是要用好這個資源,要在煤上面下工夫,德國的工業基地,它今天主要能源供給還是煤,但是人家沒有污染啊,人家也沒有霧霾。

    袁鋼明(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技術研發是救命稻草

    煤炭企業必須加快技術研發,向煤炭精深加工或服務業方向拓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財政部召集煤企謀“去產能” 煤炭賣不過土豆
電廠耗煤維持中位 港口煤炭進出雙低
國際能源署:全球煤碳價格依然面臨下行壓力
2016生死大考:煤炭企業如何自救?減產分流靠補助?
專家:電價下調對煤炭市場影響有限
煤電博弈進入年底關鍵期 煤企欲提價為談判造勢
煤炭工業協會: 煤炭行業重點要穩定煤價
山西鼓勵發電企業與煤炭企業長期合作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企業并購
網絡借貸
節能咨詢
節能認證
人才招聘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5 CI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