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是省級地方兩會密集召開時期。大部分省市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2016年經濟目標,比2015年普遍有所下調,但也有少數地區保持不變,同時也出現了設定經濟增速目標區間現象。與往年不同的是,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包含了對“十二五”規劃指標的總結,以及“十三五”指標展望的內容。其中,去產能作為2016年五大重點任務的頭一項,無疑成為關注的焦點。各地紛紛表示將把去產能作為今年工作的重點,并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隨著各地人代會陸續召開,東部一些省份2016年經濟目標出現了高過西部的現象。
針對這種反常情況,陜西社科院學術委副主任張寶通告訴記者,“這也是迫不得已,過去三十年在東部高增長后,本應輪到西部下三十年高增長,但是鑒于現今全球經濟放緩及中國加快轉型升級等原因,使得過去以能源、原材料等產業為基礎的省份難以再快速發展。”
地方2016年目標調整不一
據了解,大部分省市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2016年經濟目標,比2015年普遍有所下調,但是也有少數地區保持不變,甚至有所提升。
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了東部部分省市指標高于西部一些省市自治區的指標的情況。如北京和上海確定的2016年經濟目標分別為6.5%、6.5%-7%。其中,北京目標比2015年下降了0.5個百分點。2015年北京經濟增速比上一年有過一次下調,整個北京十二五經濟增速目標在中期也從8%調整到7.5%。上海和北京2015年經濟增速分別只有6.9%,和全國增速一致,但是在全國比較靠后。
其他的大部分省市自治區的經濟目標也在下調,如浙江從2015年的7.5%目標,調整到新一年的7%-7.5%。廣東、山東分別將2016年經濟增速目標分別從2015年的7.5%左右、8.5%調至7%-7.5%、7.5%-8%。
對此,廣東社科院區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指出,新一年經濟指標調整很有必要。如廣東,盡管2015年實際增速為8%,但是考慮到經濟總量超過了7萬億,加上廣東經濟大部分依靠外貿,具有不確定性,未來難以超快速增長。
“調低指標是為完成‘十三五’指標留有余地,同時像房地產等服務業也存在一些發展后勁的問題。” 丁力說。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廣東十三五經濟目標確定為7%,相比十二五的“7%以上”目標有所變化。不過,調整增速目標后,沿海很多地方的2016年GDP增速,仍高于一些西部省份。
2016年一些西部省市自治區也在下調GDP增速,如四川、新疆、寧夏、甘肅、陜西確定2016年經濟增速目標分別是7%以上、7%、7.5%以上、7.5%、8%左右,分別比上一年的7.5%、9%、8%、8%左右、10%左右降幅0.5-2個百分點不等。
但是天津、福建2016年經濟增速目標分別是9%、8.5%,相比2015年沒調整。廣東、江蘇、山東、浙江調整后的2016年GDP分別是7%-7.5%、7.5%-8%、7.5%-8%、7%-7.5%,甚至高于西部一些省份的目標數字。
東北地區2016年經濟增速普遍有所上調,比如黑龍江、吉林2016年經濟增速目標分別是6%-6.5%、6.5%-7%,比2015年的6%、6.5%要高,不過整體在全國仍靠后,甚至不如西部。
重慶確定2016年目標和2015年一樣為10%,在全國靠前,很重要原因是重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勢頭很穩。
經濟加速分化
一些東部發達地區制定的經濟目標高于西部地區,這對未來中國經濟版圖可能造成重大影響。
陜西社科院學術委副主任張寶通告訴記者,東西部的經濟差距有可能會繼續拉大,強者更強的馬太效應明顯。像北京、上海大力發展金融和科技高端服務業,一些制造業和商貿產業等轉到天津等地,進入更高級的發展階段,天津經濟承接一些產業后,仍會保持高的經濟增速。
“其他的像沿海地區的廣東、江蘇等地經濟結構與西部很多省份不一樣,發展的很多制造業屬于消費性產業,而東北主要發展重型機械化產品,需求低,西北的陜西、甘肅、寧夏等作為全國的能源、原材料等基地,短期轉型難度很大。重慶、貴州的經驗難推廣!睆垖毻ㄕf,“所以東北和西部一些省份轉型難度很大!
以廣東和江蘇為例,兩地1995年GDP分別都只有5000多億元,相比甘肅、寧夏、貴州等只有四五千億的差距,而2015年廣東與一般西部省份差距在五六萬億。而人均GDP而言,陜西規劃2020年達到1萬美元,甘肅規劃達到5700美元左右。這意味著,即使5年后,甘肅還達不到全國2015年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的平均水平,更達不到東部廣東、江蘇、浙江等地2014年的水平。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2015年中國經濟的實際呈現出強者更強的局面。
如重慶近年來經濟增速持續全國第一,2015年經濟增速為11%,比2014年的10.9%有所加快。廣東經濟總量早已超過1萬億美元,富可敵國(超過俄羅斯等經濟總量),但是2015年該省經濟增速為8%,比2014的7.8%增速加快。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葉振宇認為,重慶和廣東的快速發展,核心在于對產業新布局較早。
其中,重慶利用沿海產業轉到重慶的優勢,同時發展了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另外重慶產品通過火車往歐洲出口,找到了新的開放模式,成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重要核心節點城市。
廣東在三四年前,將產業從珠三角向兩翼落后地區轉移。同時淘汰低端產業,吸收新興產業,包含機器人制造等。同時廣東將整個產業外銷轉內銷,定位于更高的國際市場,不再以中低端市場為主。
“所以各省要快速發展,要考慮當地經濟基礎,抓住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的機遇期!比~振宇說。
據了解,重慶除了傳統過剩行業發展快速以外,新產業發展更快,重慶的經濟成功不是消除過剩行業,而是更快發展新產業。不過,重慶也有房地產庫存消化壓力。丁力認為,重慶經濟過分依賴房地產業,需要警惕泡沫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