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紡織外貿環境格外嚴峻。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數據,前11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2569.46億美元,同比下降5.79%。下滑形勢不改,全年出口負增長成為定局。
有專家指出,除了市場需求低迷的因素外,全球制造業再分工,也導致了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量的下滑。由此推論,作為訂單轉移熱土的亞洲其他國家的紡織產業出口表現理應搶眼,即便其體量不能與我國并論,但也應該在增長軌道上順暢前行,然而實際情況又是怎樣呢?
美國商務部紡織品服裝辦公室(OTEXA)的數據顯示,美國10月服裝進口量同比下降0.04%,進口量達24.7億平方米等價織物。在美國紡織品服裝的前10大供應國中,除了中國外,洪都拉斯、巴基斯坦和印度當月對美出口都呈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巴基斯坦對美出口下降了2.5%,出口量為0.55億平方米等價織物;印度對美出口下降了2.2%,出口量為0.83億平方米等價織物。
從各國的整體出口情況來看,因生產成本趨高和產品銷量下滑,印度尼西亞紡織業今年年初曾出現裁員6000余人的事件,其行業出口的疲軟表現延續至今。2015年全年該國出口額預計為120億美元,僅與去年持平。
泰國紡織品服裝今年的整體出口額預估值為72億美元,也維持在同比持平的狀態。該國服裝所用面料大多需要從鄰國進口,其產品的價格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此外,勞動力市場結構失衡、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都使得泰國紡織產業規模和創新能力難以得到提升。
放眼南亞國家,巴基斯坦,一個紡織業出口占比高達60%的產棉大國。今年下半年以來,由于能源供應趨緊、出口退稅不力等問題,其紡織業陷入困境。據全巴基斯坦紡織廠協會統計,今年10月,該國紡織品出口降幅達10.69%,單月出口額僅為10.5億美元。
全球制造業再分工給以紡織業為經濟命脈的國家帶來了機遇,但并不是每個國家都能將此轉化為行業發展的推動力?此啤皠趧恿Τ杀尽睘樽畲蠊s數的亞洲國家紡織業,卻因產業鏈不完善、勞動力成本上漲預期、缺乏政府扶持等各異化因素,出口情況相差甚遠。匯總2015年亞洲主要紡織國家的表現,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