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中國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宏觀經濟 >> 正文
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0%對沖部分國企"拖后腿"
來源:證券日報 時間:2015-11-23 15:49:07 用手機瀏覽

  財政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前10月國企營業總收入同比下降6.3%。作為推動經濟主動力的國企,其營收利潤等方面持續下行是不是預示著中國經濟增長將進一步失速?

  從數據來看,回答似乎是肯定的。財政部公告原文顯示,石化、石油和建材等行業實現利潤同比降幅較大;鋼鐵、煤炭和有色行業繼續虧損。這些行業曾經是中國經濟的命脈,如今不但不能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緩解做更多貢獻,有的反而陷入"拖后腿"的情境;確實讓人感到悲觀。

  不過,公告原文還顯示,前10月,交通、電力、電子和輕工等行業實現利潤同比增幅較大,此前的相關數據也顯示,服務業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度穩定上升,而且作為先行指標,10月份中國制造業PMI數值與前值持平,出現企穩特征。這表明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力量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而這種"由重到輕"的變化正是經濟結構調整所努力的方向。并且,在這一轉換過程中,經濟增長的失速是正常的、是在預期內的,而宏觀經濟政策的種種創新和組合,都是盡最大可能使這一失速不造成對經濟體本身更大的傷害。

  正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為《經濟學人》年刊《世界2016》撰文所述,"本屆政府沒有推行量化寬松,也沒有采取競爭性貨幣貶值的措施,我們作出了推動結構性改革的抉擇"。這一"推動結構性改革的抉擇"使得決策層不得不直面中國經濟結構性問題的實質,選擇以時間上相對的緩痛換取結構性改善的長遠利益。

  宏觀經濟政策的組合創新與國內的各領域改革穩步推進正在逐步顯效,中國"避重就輕"的經濟格局還在逐步確立中,"一個大幅度增加創新驅動和消費拉動力的可持續增長新模式"正在崛起:服務業已占到中國GDP的一半,實現對制造業的反超且升勢不減;"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力爭推動制造業與高新技術融合,不斷提升品質和競爭力;伴隨消費升級,消費潛力釋放,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

  與此同時,中國也在努力擴大開放,參與國際經濟治理。通過一帶一路規劃建設實現國際產能合作,參與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綢之路基金、金磚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積極參與互聯互通建設,實現合作共贏,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世界給中國的機遇,也是中國給世界的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長城潤滑油品質“大檢閱”:6個月6萬公里行車實驗
專家認為經濟增長前景將取決于結構改革
道格拉斯·雷迪克: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
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中國信心”
習近平: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
厲以寧:指望經濟增速重回8%以上不可能
波士頓電池隨新大洋悄然啟動歐洲市場
李克強:十三五經濟增速6.5%才能實現翻一番目標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企業并購
網絡借貸
節能咨詢
節能認證
人才招聘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5 CI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