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盡快停建、緩建火電,特別是近三年,可以說一個不建都沒有問題,大家日子過得更好。”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的發言擲地有聲,對“十三五”期間火電的發展建議提出了明確的建議。
11月3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全國政協常委李毅中、劉振亞,委員陸啟洲,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國防科工局副局長王毅韌、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巡視員范必、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等有關部委負責同志,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等專家學者以及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錢智民、中核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楊長利等行業代表齊聚全國政協禮堂,共同就優化新能源布局、促進清潔能源健康發展以及加快核能全產業鏈走出去在“一帶一路”中的戰略定位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對于在“十三五”期間如何轉變能源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與會代表均提出了積極建言,而討論的焦點則基本上集中在對火電的限制和新能源產業的促進等問題上。
其中,陸啟洲、周大地等代表明確提出應嚴格控制新增火電機組,甚至“多上一千瓦都是負擔”。而同類觀點已并非首次被提出,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何勇健以及國網能源研究院院長張運洲近期均曾提出類似看法。
2015年上半年,我國火電項目新投產2343萬千瓦,同比增長55%,火電總裝機量已達9.35億千瓦;同時,各地火電項目核準開工步伐加快,核準在建規模達1.9億千瓦,已發路條約2億千瓦。
然而中電聯發布的前三季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指出:受宏觀經濟尤其是工業生產下行、產業結構調整、工業轉型升級以及氣溫等因素影響,前三季度全社會用電量4.1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8%,增速同比回落3個百分點。
對此,周大地做出預測:“在‘十三五’期間,甚至更長時間,我國能源將進入一個低速增長期,不會再出現2002年到2008年能源平均增長8%,電力增長百分之十幾的狀態。從今年整個煤炭和其他能源增長的情況來看,今年有可能出現負增長!
今年1-9月,火電利用率為3247小時,同比下降265個小時,與去年相比,降幅還在擴大。需求在往下降,建設進度卻還在提速。特別是火電今年9個月就增加了將近3955萬千瓦,全年可能要超過5500萬千瓦。在建的火電還有接近8000萬千瓦。
一方面是火電增速回落甚至負增長的情況下依舊大干快上,另一邊清潔能源領域卻出現大量的棄水、棄風、棄光現象。
分析人士指出,在這種狀態下,“十三五”電力市場的盲目競爭極有可能會出現進一步惡化。包括核電、水電、風電以及光伏能可再生能源將處于非常不利的狀態。
“此刻如果不進行系統的規劃特別是對需求進行調整,西部的煤電基地還在陸續上馬,一邊煤電機組發不了電而停運,一方面還在爭取再上一部分的大煤電,這將造成極大的經濟浪費和投資浪費,并且電力的調度將無法優化,在‘十三五’期間這個問題就會愈演愈烈。”該人士表示,“到了2020年前后,煤電裝機可能會超過我國長遠所需要的煤電總裝機峰值,那時將有上億千瓦火電機組成為過剩產能,也即意味著煤電機組永久過剩。”
因此,控制開工規模、緩建火電、控制煤機、優化電力調度、發展清潔能源、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避免火電成為過剩產能則成為當前業界的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