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醞釀出臺“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在10月18日舉行的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第四次會員大會暨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三五”發展戰略專題論壇上,國家相關部委領導、專家學者分別就業界關心的“十三五”熱點話題作了報告,讓我們從業內外專家的視角,把脈“十三五”,探尋石化工業靠什么護航。
“指南”鎖定未來發展方向
會上李潤生透露,“十三五”行業發展指南已形成包括11個章節以及近30個附表在內的初步框架!笆濉睍r期,石化行業發展目標初步鎖定在經濟總量平穩增長、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行業發展基本思路是,邁出從石油和化學工業大國向強國跨越的堅實步伐。李潤生指出,要把穩增長和調結構作為“十三五”行業發展的兩大主要任務,把提升傳統產業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兩大主攻方向,把創新驅動和深化改革作為兩大動力,把綠色可持續發展和擴大開放作為兩大戰略重點。
之前,受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委托,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開展了《石油和化工行業“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研究提出,要以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高端石化、傳統化工產業升級作為主要發展方向,著力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院長顧宗勤在此前的化工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座談會上曾表示,“十三五”期間,石化產業有望在以下方面得到優化:煉油行業會加快油品質量升級,到2020年使我國油品質量全面達到國五標準;烯烴行業會在國家發改委確定的七大基地建設的基礎上,提升非石油基產品在乙烯和丙烯產量中的比例,通過原料多元化增強國際競爭力,提高自給率;芳烴行業生產仍將以石油路線為主,并積極促進煤制芳烴技術的產業化,推進原料路線多元化和芳烴—聚酯一體化產業基地的建設;化工新材料行業將主要發展高端聚烯烴塑料、工程塑料、高性能纖維、功能性膜材料等。
據介紹,“十三五”時期,影響行業發展的敏感因素很多,包括石化產品需求增速明顯放緩,原油價格在中低價位震蕩,國際競爭更加激烈,新業態、新技術興起帶來不確定性等。隨著中東、北美等低成本地區石化產能陸續釋放,全球石化產品流向將發生重大變化,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國際貿易保護將持續升溫。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智能制造蓬勃興起,生產制造方式將發生顛覆性變化,產品研發生產周期大大縮短,各種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快速興起,將深刻改變全球產業版圖和競爭格局。
新的增長點在哪里
優化增量、尋找新的增長點,將是“十三五”的重要發展方向。業內人士預計,“十三五”期間化工新能源產業將取得跨越式發展,產量規模將由2013年的千萬噸級提升至2020年的億噸級。
石化行業將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國家商務部綜合司副司長宋立洪圍繞“一帶一路”戰略作報告,指出,作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目前我國每年要從世界各地進口大量油氣資源,而“一帶一路”國家油氣資源豐富,通過加強與相關國家能源合作,可以為解決國家能源安全問題提供新思路。而且,不僅是上游產業,下游化工行業也要抓住“一帶一路”戰略中的發展機遇,力爭把“一帶一路”戰略與加快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結合起來。
目前,部分企業越來越重視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重視上下游的關系,通過園區化、上下游一體化發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重視與競爭伙伴之間形成同盟,達到差異性共贏;開始向供應鏈要效率、要效益。這些都要求做好頂層設計工作。讓行業從各自為政變為協同作戰,也是“十三五”規劃應該重點研究解決的問題。
國家能源局規劃司副司長何勇健曾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能源發展關鍵是實現煤炭的清潔利用,新能源降低成本和天然氣需求改善。油氣安全、綠色化、高端化產品的發展將引發更多的重視,受到更多支持。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的升級、環保意識的提高,高性能且綠色安全的高端化工產品將成為加快增長的重點領域,交通運輸化學品、生命科學用化學品、節能環;瘜W品、電子化學品、新能源用化學品等將迎來發展契機。
同時,“十三五”期間,石化行業將完善污染物排放和清潔生產標準,在環保和安全方面滿足我國新型城鎮化、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由于全球化工產業一體化加速,化工企業走出去,先進技術、資源和合作伙伴引進來的機會將顯著增加,必須利用好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電子商務的興起也將給傳統石化行業帶來重要變革。
創新護航“十三五”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醞釀出臺“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在10月18日舉行的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第四次會員大會暨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三五”發展戰略專題論壇上,國家相關部委領導、專家學者分別就業界關心的“十三五”熱點話題作了報告,讓我們從業內外專家的視角,把脈“十三五”,探尋石化工業靠什么護航。
“指南”鎖定未來發展方向
會上李潤生透露,“十三五”行業發展指南已形成包括11個章節以及近30個附表在內的初步框架!笆濉睍r期,石化行業發展目標初步鎖定在經濟總量平穩增長、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行業發展基本思路是,邁出從石油和化學工業大國向強國跨越的堅實步伐。李潤生指出,要把穩增長和調結構作為“十三五”行業發展的兩大主要任務,把提升傳統產業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兩大主攻方向,把創新驅動和深化改革作為兩大動力,把綠色可持續發展和擴大開放作為兩大戰略重點。
之前,受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委托,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開展了《石油和化工行業“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研究提出,要以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高端石化、傳統化工產業升級作為主要發展方向,著力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院長顧宗勤在此前的化工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座談會上曾表示,“十三五”期間,石化產業有望在以下方面得到優化:煉油行業會加快油品質量升級,到2020年使我國油品質量全面達到國五標準;烯烴行業會在國家發改委確定的七大基地建設的基礎上,提升非石油基產品在乙烯和丙烯產量中的比例,通過原料多元化增強國際競爭力,提高自給率;芳烴行業生產仍將以石油路線為主,并積極促進煤制芳烴技術的產業化,推進原料路線多元化和芳烴—聚酯一體化產業基地的建設;化工新材料行業將主要發展高端聚烯烴塑料、工程塑料、高性能纖維、功能性膜材料等。
據介紹,“十三五”時期,影響行業發展的敏感因素很多,包括石化產品需求增速明顯放緩,原油價格在中低價位震蕩,國際競爭更加激烈,新業態、新技術興起帶來不確定性等。隨著中東、北美等低成本地區石化產能陸續釋放,全球石化產品流向將發生重大變化,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國際貿易保護將持續升溫。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智能制造蓬勃興起,生產制造方式將發生顛覆性變化,產品研發生產周期大大縮短,各種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快速興起,將深刻改變全球產業版圖和競爭格局。
新的增長點在哪里
優化增量、尋找新的增長點,將是“十三五”的重要發展方向。業內人士預計,“十三五”期間化工新能源產業將取得跨越式發展,產量規模將由2013年的千萬噸級提升至2020年的億噸級。
石化行業將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國家商務部綜合司副司長宋立洪圍繞“一帶一路”戰略作報告,指出,作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目前我國每年要從世界各地進口大量油氣資源,而“一帶一路”國家油氣資源豐富,通過加強與相關國家能源合作,可以為解決國家能源安全問題提供新思路。而且,不僅是上游產業,下游化工行業也要抓住“一帶一路”戰略中的發展機遇,力爭把“一帶一路”戰略與加快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結合起來。
目前,部分企業越來越重視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重視上下游的關系,通過園區化、上下游一體化發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重視與競爭伙伴之間形成同盟,達到差異性共贏;開始向供應鏈要效率、要效益。這些都要求做好頂層設計工作。讓行業從各自為政變為協同作戰,也是“十三五”規劃應該重點研究解決的問題。
國家能源局規劃司副司長何勇健曾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能源發展關鍵是實現煤炭的清潔利用,新能源降低成本和天然氣需求改善。油氣安全、綠色化、高端化產品的發展將引發更多的重視,受到更多支持。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的升級、環保意識的提高,高性能且綠色安全的高端化工產品將成為加快增長的重點領域,交通運輸化學品、生命科學用化學品、節能環;瘜W品、電子化學品、新能源用化學品等將迎來發展契機。
同時,“十三五”期間,石化行業將完善污染物排放和清潔生產標準,在環保和安全方面滿足我國新型城鎮化、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由于全球化工產業一體化加速,化工企業走出去,先進技術、資源和合作伙伴引進來的機會將顯著增加,必須利用好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電子商務的興起也將給傳統石化行業帶來重要變革。
創新護航“十三五”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長潘愛華在報告中指出,“中國制造2025”為石化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我國經濟新常態的九大特征,其中好幾條都與石化行業有緊密關系。為此,石化行業要在“十三五”時期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精神,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聯合會四屆理事會的任期與“十三五”基本重疊。新一屆會長李壽生表示,“十三五”時期,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面臨著一系列新形勢、新挑戰和新機遇,發展動力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科技創新從“跟跑”型戰略向“并跑”與“領跑”型戰略轉變。“十三五”石化行業將更加重視知識產權和原始創新。
據了解,過去,不少企業在技術創新上急功近利,不愿承擔基礎技術研究、重大原始創新的風險和成本。這使得技術和產品雷同扎堆,加劇了產能過剩和同質化競爭。此外,全行業科技資源配置不合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尚未完全建立。據統計,2013年石化企業科研投入占行業總產值的比例仍不足2%,全行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約30%。因此,“十三五”規劃將更加重視引導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加強產學研的結合和轉化。
李壽生介紹,新一屆理事會以提高行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積極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突出抓好經濟運行、科技創新、結構調整、安全環保、國際交流、自身建設等重點工作,進一步提高服務能力和工作水平,努力開創聯合會工作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