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中國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宏觀經濟 >> 正文
國家發改委專家:中國經濟的前景十分光明
來源:新華網 時間:2015-10-26 14:46:07 用手機瀏覽

  新華網北京10月26日電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其中三季度當季增速也為6.9%。有境外媒體報道稱,中國經濟跌破了政府設定的7%增速目標。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專家鐘河撰文表示,有必要進一步闡述和正確理解中國經濟增長7%左右的含義。

  文章指出,“7%左右”是預期性目標,不是約束性目標。目前,中國已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不斷得到發揮,經濟運行不再是計劃經濟條件下主要依靠政府配置資源、行政命令的結果。在此情況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中的經濟增長目標,其性質是預期性、指導性、引導性的,而非約束性的,經濟增長速度的高低會受到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市場主體預期和生產經營行為、國內國際交織互動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響。

  文章認為,“7%左右”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值目標,而是區間概念。新一屆中國政府成立以來,不斷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創新提出了區間調控的思路。按照這一思路,經濟增長“7%左右”同樣也是區間概念,以7%為參照,比7%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在“左右”的區間之內,都是可以接受的。從2014年的情況看,當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7.5%左右”,但實際執行結果為7.3%,同樣符合年度預期目標,經濟增長并沒有滑出合理區間。

  文章表示,“7%左右”是全年目標,季度間出現波動是正常的。從時間軸來分析,在一個年度以內,各個月份、各個季度之間,由于擾動因素不同、影響大小各異,增長速度出現波動是正常的。判斷經濟運行是否符合年度預期目標,不能只看某一個時段的數據、被短期擾動因素所惑,而要看大勢、看支撐經濟穩定運行的核心因素有沒有變化。因此,不能以某個季度的速度稍有波動,就簡單地做出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的判斷,更不能得出全年增長達不到預期目標的結論。

  文章進而指出,要準確把握經濟增長7%左右目標的含義,還必須站在統籌宏觀調控多重目標、站在全球化大格局的高度,深入分析和正確理解。判斷經濟運行是否處在合理區間,不僅要看經濟增速是否在7%左右,更要看就業是否穩定、結構是否優化、生態環境是否改善、民生是否得到較好保障,還要看在國際上的比較。

  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6.9%,保持了就業形勢穩定,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從今年前三季度的實際情況看,城鎮新增就業1066萬人,已提前完成全年預期目標;創業帶動就業效應不斷顯現,截至9月1日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77.7%,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同時,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前三季度漲幅為1.4%,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7.7%,快于經濟增速0.8個百分點,實現了經濟增長更多惠及民生的目標。

  前三季度經濟增長6.9%,較好發揮了市場優勝劣汰作用,經濟結構進一步趨優。目前的增速,既與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要素條件和資源環境的承受能力相適應,符合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的實際,市場主體能夠在松緊有度的環境下生產經營、主動調整轉型;同時,也有利于發揮市場機制的倒逼作用,推動資源優化配置和結構轉型升級,為經濟結構調整創造必要的條件和環境。

  從今年以來的情況看,供給結構進一步調整,傳統產業著力挖潛增效,新興產業、服務業保持較快發展,前三季度第三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分別增長8.4%、10.4%;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增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信息、旅游、新能源汽車等消費快速增長;綠色發展取得新成效,能耗強度下降5.7%,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減少3%、5%、3%和9%,74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6.4%。

  前三季度經濟增長6.9%,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仍是比較高的,對世界經濟增長做出重要貢獻。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復蘇依然乏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調低全年增長預期,國際商品貿易出現兩位數下降。在此情況下,雖然縱向比較中國經濟增速比前幾年有所回落,但橫向來看在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6.9%的經濟增速仍是比較快的,不僅遠高于發達經濟體,與一些陷入滯脹的新興市場國家相比,中國經濟展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

  特別要看到的是,2014年中國經濟總量已經超過10萬億美元,在此基礎上,經濟增長6.9%所形成的增量已經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的經濟總量,今年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仍然保持在30%左右,繼續位居世界第一。

  文章認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確實面臨較大下行壓力,投資需求依然疲弱,出口增速明顯放緩,工業生產領域價格持續下跌,產能嚴重過剩矛盾仍然突出,新的增長動力還難以彌補傳統動力減弱帶來的缺口,改革攻堅任務艱巨繁重。

  文章建議,既要充分肯定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更要高度關注經濟運行中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科學研究制定應對預案,避免局部問題和矛盾引發系統性風險。

  文章說,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經歷新舊動能轉化的陣痛,但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國內市場需求強勁,經濟發展具有巨大潛力、韌性、回旋余地,結構性改革正在深化,中國經濟的前景十分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中國雙速經濟并行 未來核心是改革與創新
IMF:全球經濟或面臨新一輪衰退
祝寶良:經濟增速還要往下降 直到過剩產能基本出清
李克強對當前中國經濟的6點判斷
十二五GDP預計年均增近8% 服務業成第一大產業
六大難襲擾中國經濟 解題思路進入調整期
中國經濟已處“平底”之中,或呈略向下傾斜L形
TPP短期對中國經濟影響不大 協定最終要取得中國參與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企業并購
網絡借貸
節能咨詢
節能認證
人才招聘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5 CI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