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中國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電力煤炭 >> 正文
專家預測:電力未來將變 “圈地盤”為“爭電量”
來源:中國經濟網 時間:2015-8-26 14:03:59 用手機瀏覽

  過去幾十年,電力行業為了支持經濟增長,滿足電力需求是首要發展目標,電力行業的主要矛盾是供給能力不足,因此發電行業重在規模擴張(圈地盤)。隨著經濟增長放緩,電力供需已經由不足轉為相對過剩,提高效率逐漸成為首要發展目標。因此電力改革,發電環節的有效競爭日益重要。電力側,尤其擁有大規模火電產能的發電企業,未來發展模式或從“圈地盤”改為“爭電量”。

  2014年全國電力需求下降,僅增長了3.8%;今年1-6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也僅增長1.3%。相對應的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大幅度下降,其中火電發電利用小時降幅最大,今年1-6月火電發電利用小時為2158小時,7月份有進一步下滑的趨勢,近日國家能源局公布7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降了1.3%。如果電力需求沒有盡快回升,簡單計算可得今年火電發電利用小時應該不會超過4300小時。我國火電系統先進高效,發電利用小時比較正常應該是5300小時以上,從這個意義上說,應該有20%的過剩。

  另一方面,2012年以前電力增長速度一直比較快,事實上,2013年全社會用電量還增長了7.5%,和GDP大致是一比一的關系,相對應電力需求預測很高,所以當時電源規劃也做得比較高。因此目前雖然電力過剩,火電裝機還在大幅度增長,在建的火電項目也還比較多,今年1-6月火電投入運營2343萬千瓦,據說火電在建規模還有7686萬千瓦。因此,即使已經明顯的火電產能過剩,今明兩年還會有比較多的火電項目建成并形成產能。

  對于火電裝機而言,雪上加霜的是還將受到清潔能源的擠壓。為了滿足政府到2020年清潔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的15%的目標,近幾年清潔能源的發展腳步不會停下來。風電、太陽能、水電、核電的裝機還是會比較大幅度增長,由于政府將采用清潔能源優先發電和優先購電權,火電的發電量將受到擠壓。

  火電提供的電量占據我國總用電量的75%以上,目前火電利用小時數的確說明電力已經有比較多的過剩,除非對今后的電力需求非常樂觀,發電企業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追求火電項目,相應項目投資會減緩,火電“圈地盤”的興趣將大打折扣。

  近兩年發電企業業績很好,主要原因是煤炭價格持續下降,而且下降的速度超過電量下行的幅度。從2012年5月份開始,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5500大卡綜合平均價格從每噸787元持續下降至2015年7月的每噸417元,給火電裝機為主的發電企業提供了很好的盈利空間。目前煤價疲弱依然,似乎沒有走高跡象,如果電量沒有進一步下降,而且上網電價沒有很快下調,發電企業下半年盈利應該不用擔心。

  但是,煤炭行業也有成本底線,煤價進一步大幅度下跌的空間應該不大了。而且按照煤炭聯動機制的要求,電價可能需要相應下調。此外,政府可能也會考慮減低電價來支持實體經濟。所以如果電量沒有很快大幅度回升,電力行業明后年盈利增長將減緩。

  因此,電力需求低迷可能成為今后發電企業經營業績的重要約束。如果短期內社會用電量增速無法顯著提升,單個發電企業的發電量多寡將決定其盈利空間,“爭電量”對于發電企業顯得日益重要。

  發電企業如何“爭電量”?在過去計劃調度的背景下,電量基本上采取平均計劃調度,因此,“爭電量”現實中難以進行。最近的電力體制改革方案(9號文)提出放開計劃調度電量和放開售電側,允許發電企業參與售電。據說發改委有望于近期發布電改五個配套文件,其中就包括《關于推進售電側改革的實施意見》、《關于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的實施意見》兩個文件。放開發用電計劃為發電企業“爭電量”提供了可行性,而售電側放開則為發電企業提供了自己賣電的可能性。

  因此,對于目前的發電企業而言,電力改革最大的利好是放開售電側和計劃電量管制,而且這個蛋糕不小。目前在深圳市試點實施新電價機制,2015至2017年深圳市電網輸配電價比2014年每千瓦時下降1分多錢。初略計算,2014年全國電力消費總量為5.5萬億度,即便每千瓦時有1分錢的空間,就意味著超過500億元的市場。在目前電力增長緩慢、電力產能過剩的背景下,電力改革對發電企業非常有吸引力。

  電改方案一旦實施,發電企業也將面臨不同的運營環境,以前由于其生產和銷售上在很大程度受到電網企業制約,但下游風險向其傳播的渠道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攔截,除自身的經營風險因素外,其所面對的產業鏈風險更多來自于上游企業(如煤炭價格和煤炭產能)。電力改革以后,發電企業的生產經營除了自身因素和上游的風險因素之外,還將受到下游關聯企業的影響,任何影響下游企業的風險因素都會直接影響到發電企業的電量銷售。

  所以,激烈競爭將不可避免,低成本發電和更強的銷售將獲得競爭優勢。發電企業將出現分化,環保高效的機組將得到更大的電量空間,發電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塑造也將帶來挑戰和風險,需要其改變之前“靠政府”的習慣,改為“跑客戶”和“跟市場”,通過向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和產品,以市場競爭力來獲得發展空間。

  “爭電量”僅僅是今后幾年電力行業發展的一個側面。重要的是,電力行業需要考慮如何在能源發展“新常態”下著眼長遠發展,以及如何順應經濟社會和能源發展形勢要求,改變經營模式。根據最近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建設和投資數據,可以明顯看出發電企業的確在轉變發展方向,清潔能源和智能電力(互聯網)是有效的發展契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中國或從煤炭進口國變身出口國
人民幣匯率下降對煤炭市場影響幾何?
我國電力煤炭行業央企整合加速
煤炭業:基建加碼+重組整合=救命稻草
業界預計人民幣貶值將沖擊煤炭進口
“煤價持續低位+新電改”助力 電力行業上半年業績有望
國家發改委組織召開煤炭脫困第31次聯會
未來25年煤炭仍是電力市場主角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企業并購
網絡借貸
節能咨詢
節能認證
人才招聘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5 CI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