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面臨諸多不利因素,出口形勢較為嚴峻。據海關統計,上半年整體紡織品服裝出口額達1284億美元,下降3.1%,其中一季度增長2.8%,二季度下降7.7%。
盡管出口形勢不樂觀,但從二季度各月出口額及降幅的變化看,4~6月的出口額逐月遞增,降幅逐月收窄,顯示出口有走出低谷、趨于回暖之勢。上半年進口整體不振,進口額累計下降3.2%。
概況
上半年累計貿易額下降3.1%
今年6月,我國紡織品服裝貿易額275.6億美元,下降1%。其中出口253.5億美元,下降1.2%,進口22.1億美元,增長0.8%,當月貿易順差213.4億美元,下降1.4%。1~6月,紡織品服裝累計貿易額1409.5億美元,下降3.1%。其中出口1284億美元,下降3.1%,進口125.6億美元,下降3.2%。累計貿易順差1158.4億美元,下降3.1%。近6年來,我國紡織品服裝貿易首次出現上半年累計出口下降,對全國外貿出口形成負拉動。
6月,全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374.9億美元,同比下降1.2%。其中出口1920.1億美元,增長2.8%;進口1454.8億美元,下降6.1%,當月貿易順差465.4億美元。1~6月,全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累計18807.8億美元,下降6.9%。其中出口10720.1億美元,增長1%,進口8087.6億美元,下降15.5%,累計貿易順差2632.5億美元。
傳統貿易方式趨冷
一般貿易、加工貿易和邊境小額貿易一直是紡織品服裝出口主要的貿易方式,三者合計出口占比達到90%以上。今年上半年,這3種傳統的貿易方式出口均遭遇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分別為2.8%、14.2%和14.3%。與此同時,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異軍突起,從去年開始,廣東、浙江兩地在“其他”貿易方式(其中主要是市場采購貿易)下的出口迅速增長,今年上半年,廣東增長7.8倍,浙江增長38%。
進口方面,加工貿易進口下降12.9%,一般貿易增長5.5%。
出口
市場、匯率多重因素拖累出口
上半年,我國出口的4大重點市場中,除美國市場略有復蘇外,歐盟遭遇希臘債務危機,經濟持續不振;日本市場受產業轉移、提高消費稅影響,自我國進口持續回落;東盟由于歐美市場連帶效應,加之前幾年我國對其出口增長迅猛,出現沖高回落,增速下降。
年初以來,除美元外,人民幣對歐元、日元、盧布、澳元等其他主要貿易結算貨幣均呈升值態勢,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1月下旬,歐元兌人民幣匯率跌破7.0大關,后一直徘徊在7左右;5月份100日元兌人民幣匯率首次跌破5;盧布一度升值后再度貶值,人民幣兌盧布匯率重回9以上;澳元從年初起即震蕩向下,年中時,澳元兌人民幣匯率始終在5以下。一時間,匯率波動成為出口企業最為頭疼的問題,也成為影響我國對各大市場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
對歐盟主要商品均降
上半年,我國對歐盟出口237.7億美元,下降8.9%,其中紡織品和服裝分別下降7.8%和9.3%。主要出口商品面料、紡織制成品和針織、梭織服裝全部下降,其中針織、梭織服裝出口量、價分別下降8.8%和1%。
6月當月,我國對歐盟出口下降8.3%,降幅較前期縮小至10%以內,顯示對歐盟出口有緩慢趨好的可能。
對美國市場漸趨穩定
受經濟緩慢復蘇帶動,美國消費市場漸趨平穩。上半年我國對美出口211.5億美元,增長8.8%,對整體出口形成較強的正拉動。二季度出口額逐月遞增,增幅逐月放大,顯示美國市場恢復較好。
上半年,我國對美國紡織品和服裝分別出口59億美元和152.5億美元,分別增長13.4%和7.1%。主要商品家用紡織品和針織、梭織服裝分別增長11.3%和6.3%。
對東盟累計出口實現增長
1~6月,我國對東盟累計出口169.2億美元,增長1.4%。其中紡織品增長7%,近年增長迅猛的服裝則出現8.4%的下降。紡織品中,保持增長的是面料(增長11.3%)和制成品(增長2.8%),紗線下降13%。服裝中,針織、梭織服裝出口量、價分別下降8.5%和2.9%。
越南是我國在東盟的第一大出口國,近年對越出口始終保持較快增長,2012~2014的3年間,累計增長幅度達到73.7%。但年初以來,對越出口迅速回落,出口額連續4個月出現同、環比雙降,同比降幅連續3個月達到兩位數。
對日本二季度逐月遞減
日本市場年初以來一直呈現下跌態勢,上半年我國對日累計出口97.5億美元,降幅達12.5%,在主要出口市場中下降最快。二季度,歐美市場逐步回暖,對日本出口依然逐月遞減,同、環比雙降。
上半年,我國對日本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分別下降11.1%和12.8%,其中大類商品全部下降,紡織制成品下降11.6%,針織、梭織服裝出口量下降13.5%。
對新興市場出口增勢喜人
與傳統市場表現不佳相比,新興市場及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則成為出口新亮點。非洲、拉丁美洲在我國出口份額中僅占13.8%,但我國對其出口分別增長13%和6%,合計對整體出口正拉動1.2個百分點。同時,“一帶一路”沿線與我國貿易往來的64個國家中,東南亞、南亞、西亞和北非中大多數國家(地區)自我國進口實現增長,這些國家(地區)多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極具發展潛力,是我國紡織品服裝開拓新市場的機遇。
服裝降幅超過紡織品
上半年,我國紡織品和服裝分別出口529.2億美元和754.8億美元,分別下降0.7%和4.7%,服裝降幅超過紡織品。紡織品中,主要出口商品紗線下降8.1%,其中主要是受棉紗線和絲線拖累;面料增長1.1%,其中主要是由化纖面料拉動;制成品微降0.7%,其中家紡產品下降較多。服裝中,針織、梭織服裝出口量下降5%,針織服裝是下降主因。
從出口數量指數和價格指數看,數量指數為98.4,價格指數為98.5,說明上半年出口下降是數量和價格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大類商品看,紗線出口均價下降7.1%,針織、梭織服裝微降0.5%。
地區發展差異化凸顯
從地理劃分區域看,上半年東、中、西部地區的出口呈現明顯的差異化:東部保持相對穩定,上半年出口基本持平;中部下降迅速,降幅達17.9%;西部保持6.2%的增長,但各省(市、區)間發展不平衡。
與去年相比,今年上半年,個別省(市、區)出口次序發生變化:廣西取代新疆升至第7位、重慶升至第11位,兩地出口分別增長23.5%和99%。而去年增長迅速的新疆和黑龍江則由于受到俄羅斯及周邊國家市場低迷的影響分別降至第12位和第19位,出口同比分別下降39%和65%。
前5大出口省市中,僅廣東因為迅速擴張的市場采購貿易實現16.5%的迅速增長外,其他4省均有下降。浙江下降3%、江蘇下降5.2%,福建和山東分別下降1.2%和7.9%。
民營企業力抗大旗
盡管出口微降0.7%,但民營企業仍然是出口主力。上半年民營企業出口840.9億美元,占比65.5%,出口企業總數增長6%;同期國企和三資企業出口分別下降6.4%和8%,出口企業總數持續縮減。
進口
服裝進口量增價跌
上半年,我國紡織品和服裝分別進口96.7億美元和29億美元,紡織品進口下降5.3%,服裝增長4.6%。紡織品中,僅紗線進口實現增長,面料和制成品下降。紗線中,主要是棉紗線進口增長快,進口量增幅近20%,由于國內外棉價差依然較高,自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地進口的低檔棉紗線成為拉動增長的主力。服裝中,針織、梭織服裝合計進口量增長15%,進口單價下降7.4%。
棉花進口量下降超3成
上半年,受下游棉紡業生產收縮、出口下滑影響,棉花累計進口93.4萬噸,下降33.1%,進口均價下降16%。但進入二季度后,各月進口量趨于穩定,降幅也較前期縮小。6月棉花進口16.2萬噸,進口平均單價下降15.4%。
6月份,國內棉花企業加快消化庫存,紡織形勢持續低迷,產品銷售價格連續下調,企業資金普遍較為緊張。隨著月底儲備棉輪出細則公布,紡織企業注意力轉向國儲棉,現貨采購力度不大,棉花現貨價格繼續小幅下降。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128B)月均成交價為13315元/噸,環比下跌52元,同比跌4004元/噸,跌幅23%。中國進口棉價格指數FCIndexM月均價72.99美分/磅較上月低0.34美分,但月底價格為74.16美分/磅,較5月底上漲1.08美分。1%關稅下折人民幣為11606元/噸,低于同期中國棉花價格指數1657元,較上月縮小232元;滑準稅下折人民幣13876元/噸,高于同期中國棉花價格指數613元,較上月擴大168元。
下半年預期略有好轉
針對上半年外貿進出口的不利形勢,國務院于近期出臺了關于促進進出口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就清理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加快退稅速度、推進外貿新型商業模式發展、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等方面提出指導意見,從政策層面為進出口提供有力支持。
從市場環境看,歐盟、美國的國內消費市場相對較好,有望平穩回升。從出口數據看,二季度對歐盟、美國出口額逐月遞增,市場步入恢復期。歐美市場轉好對東盟產生的連帶效應也將使我國對東盟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反彈。
整體看來,下半年出口形勢將略優于上半年,出口額會保持較高水平。但由于去年三季度及四季度初的出口基數較大,實現增長仍具有難度,初步預測全年出口與去年持平或實現微幅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