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中國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宏觀經濟 >> 正文
中國經濟牢固實體經濟 做實第三產業
來源:中國產業網 時間:2015-8-5 15:00:08 用手機瀏覽

   在過去幾年,中國存在一種明顯的趨勢,就是資本過度追逐互聯網行業以及金融創新產品,這是因為在產能過剩的狀態下,只有這些領域的回報率較高。在鼓勵創新與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實體經濟的重要性被弱化,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今年上半年,尤其是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是股市上漲與樓市復蘇,甚至規模工業企業的利潤上漲也主要來自權益類投資收益,即股市。應當說,由于產能過剩且需求不足,中國工業遇到了很大困難,上游行業產能普遍過剩,制造業因人工成本、匯率升值以及其他成本居高不下而出現倒閉或外遷現象,甚至出現中國紡織企業到美國投資生產的事情。

  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一個目標是發展第三產業,擴大消費拉動經濟的比重。但是,在實體經濟萎靡不振的前提下,過快的發展地產、金融業等虛擬經濟會積累大量泡沫,一方面會制造產業“空心化”現象;另一方面,由于資產領域的泡沫化吸引大量資本,既對實體經濟產生抽血效應,也積累風險。

  產業結構調整不僅僅是要調節各種產業的比重,更是要提升產業內部的結構優化,從而達到產業升級的目標。中國實體經濟的生產效率、產品質量與技術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果不重視推動工業化向前走,可能產生產業空心化的風險。事實上,西方發達國家在金融危機之后實施了“再工業化”戰略,這是吸取虛擬經濟過度繁榮帶來的泡沫風險以及國際收支逆差過大的教訓。中國工業化水平還較低,絕不可能過早放棄工業競爭優勢而熱衷于服務業的發展。

  在日本依靠投資與制造業發展的傳統經濟模式遇到瓶頸之后,也面臨結構轉型的壓力,但是,經過金融自由化與發展第三產業后出現了經濟泡沫,而制造業因匯率升值等原因紛紛外遷,出現“空心化”現象。如果不是大量擁有技術優勢的中小制造企業,日本經濟可能陷入滅頂之災,這些都是中國轉型的前車之鑒。

  而美國制造業外移是經濟虛擬化結果而非因技術進步,因為虛擬經濟的高收益提高了所有行業的機會成本,也提高了勞動成本,導致低附加值的制造業無法生存,美國只能依靠進口來滿足日常消費需求。過去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中國地產業、金融業以及圍繞著他們的高端服務業收益最大,導致很多實體經濟從業者都蜂擁而入,制造業產能過剩加速了這一進程。

  所以,我們有必要警惕在轉型背景下忽略實體經濟,導致虛擬經濟加速繁榮從而進一步擠壓實體經濟的錯誤發生,回歸到對實體經濟的重視,推動產業內部優化升級,向研發、設計、營銷和品牌等制造業產業鏈的高端環節進軍,與此同時依靠市場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提升新型工業化質量的基礎上,擠掉房地產和金融服務業的泡沫,做實第三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下半年仍會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 支持實體經濟企穩上
我國經濟有重大趨勢性變化
PMI連續四個月微高于“榮枯線” 經濟形勢開始趨穩
金融產業對實體經濟支持待提升
花旗屢次質疑中國GDP:真實增長率只有5%
年中穩增長發力 國家發改委3天批復逾4500億投資
2015經濟體制改革圍繞八大主題
商業銀行存貸比枷鎖擬松綁 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望降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企業并購
網絡借貸
節能咨詢
節能認證
人才招聘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5 CI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