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參與此次核心配套文件征求意見座談會的有關人士處獲悉,核心配套文件的關鍵內容已擬定完畢。分析人士指出,盡管電網企業仍將參與售電側市場競爭,發電企業將成為售電側重要力量,新電改將重新架構電力產業鏈利益分配格局。未來除了售電側放開會為行業帶來新機會外,此前電力系統內部曾受壓抑的環節也將陸續釋放能量。
積極成立售電公司
售電公司正成為各路資本追逐的熱點。Wind統計顯示,過去3個月,擬投資設立售電公司或參股設立售電公司的A股上市公司共計達9家,占目前全國已成立的售電公司總數三分之一;涬娏、內蒙華電、申能股份、桂東電力、廣州發展、科陸電子、比亞迪、孚日股份、四方股份近期相繼進入配售電市場。
分析人士指出,上述公司未來有望成為售電放開的首批受益標的。另據有關統計,在全國已成立的30余家售電公司中,由自然人控股的民營企業占比最大。
7月28日,申能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與上;瘜W工業區發展有限公司簽署《關于合資成立售電公司的合作意向書》,雙方將合資組建上海售電公司,參與售電側市場競爭。
7月22日,廣州發展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廣州發展電力集團有限公司將出資設立全資子公司廣州發展電力銷售有限公司。公司稱,將以該公司為主體申請售電牌照,通過電力購銷、配售電投資、在成熟的工業園區開展微電網業務等方式,積極參與售電側市場競爭,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粵電力A也于7月21日發布公告稱,公司將成立廣東粵電電力銷售有限公司,其主要業務包括電力銷售服務、電力購售電貿易等。公司稱,組建電力銷售公司,有利于參與售電側市場競爭,分享電力體制改革紅利。
此外,中國神華和陽光電源等上市公司也表示,將探索成立電力銷售公司,通過互聯網平臺銷售電力產品,涉足售電側市場。
不過,雖然眾多上市公司紛紛設立售電公司,由于售電牌照尚未發放,各家公司目前還處于售電業務的布局階段,最終誰能分得“頭杯羹”還不得而知。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能源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叢威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具有國資背景且實力雄厚的發電企業最有可能在第一輪就獲得售電牌照,分布式能源運營商和獨立售電公司等有望相繼獲得售電牌照。
重塑產業鏈分配格局
“事實上,發電企業將成為電網企業外最具競爭力的新售電主體,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倒逼電網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鄙鲜龇治鋈耸糠Q,目前來看,電網公司在售電領域仍處于強勢地位,售電側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完全競爭。
有熟悉核心配套文件制定過程的業內人士對記者稱,電網企業未來除了擔當起“電力供應的一條底線”職能外,仍將介入競爭性的售電環節,這對于其他售電主體并非利好。但電力是一種特殊商品,除了經營性用電外,基準性用電也需要保障。
“電網的定位應該是輸電公司,職能就是為各級配電網公司提供電力,而不是去售電,與其他售電主體搶用戶。這樣才能保證售電市場的公平競爭!庇腥耸恐赋觥2贿^,9號文并未強制性規定電網企業應退出競爭性售電領域。也就是說,無論是“保底”職能,還是參與未來的市場化競爭,電網公司仍將是重要力量。
國泰君安最新研究報告認為,無論電網企業是否最終參與售電側市場競爭,售電側的放開,對于發電企業都將構成直接利好。因其掌握電源資產,且當前處于發電成本較低、報價競爭力較強的時期。此外,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是售電放開的前提,目前已有深圳、蒙西等7個地區已經或即將開展試點,這些地區的龍頭電企也將受益,包括深圳能源、內蒙華電、皖能電力、湖北能源等。
國泰君安指出,除了售電側放開帶來行業新機會外,水電、地方小電網等也將逐漸得以釋放能量。此外,提高資產證券化率是電力國企改革的一條主線,改革先行、大股東明確承諾及外延空間大的公司將率先獲益,如國電電力、贛能股份、金山股份等。
深圳能源:受益深圳電改標的
電改浪潮風起云涌,公司有望成為最受益深圳電改標的。2014年11 月,發改委發布《深圳市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方案》,標志著電力改革大幕開啟。2015 年3 月,“三放開、一獨立、三加強”的新電改9 號文橫空出世,在這個方案中,發電、售電環節的改革尤為值得關注。作為首個獲批的試點地區,深圳開始實施新電價機制。深圳市輸配電價改革試點主要針對電網企業,改革后,對電網企業的價格監督方式將由現行核定購電售電兩頭價格、電網企業獲得差價收入的間接監管,改變為以電網資產為基礎,對輸配電收入、成本和價格全方位直接監管,建立獨立的輸配電價體系。公司作為深圳市第一家上市的公用事業股份公司,2013 年底控股裝機達到643.3 萬千瓦,2014 年度售電量241.4 億千瓦時,實現營業收入125 億元,截至2014 年末,公司總資產達到384.4 億元。公司有望成為最受益深圳電改標的。
區位優勢明顯,火電在建項目規模較大。公司的火電機組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區,該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處于全國領先水平,機組平均利用小時較高,電價承受能力較強。2014 年公司燃煤機組售電量達到166.1 億千瓦時,利用率為4745 小時。隨著濱海電廠(2*100 萬千瓦)、東部電廠二期(3*39 萬千瓦)的陸續投產,公司裝機規模將迎來大幅度增長。另外,公司在燃料成本方面控制得當。我們判斷2015 年煤炭市場將延續之前的低位運行態勢。
受政策扶植,垃圾發電業務增長迅速。近年來深圳每年垃圾產量年均增幅8%,預計2015 年每天將產生17800 噸垃圾。公司目前共建成6 個垃圾發電項目,處理能力7150 噸/日。公司計劃2015 年垃圾處理能力達到13000 噸/日,2020 年達到18000 噸/日。公司目前正在積極籌建包括深圳東部電廠在內的多個項目。
此外公司垃圾發電項目已向省外發展,2014 年成功收購福建龍巖垃圾發電項目,獲得廣西桂林垃圾發電項目特許經營權。
加快多地布局清潔能源項目。2014 年公司收購了江蘇高郵、河南鶴壁風電項目和江蘇大豐、河北邢臺光伏發電項目;在四川、廣西收購4 個水電項目。根據我們測算,截至2014 年底,公司已經投產的清潔能源項目有77.2 萬千瓦,目前在手新能源項目有50 萬千瓦左右。
內蒙華電:看好長期發展
業績同比上升:2013 年實現營業收入121.5 億元,同比上升9.9%,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3.8 億元,同比上升6.2%,實現基本每股收益0.36 元,擬每10 股派發現金紅利3 元(含稅),每10股轉增5 股。2014 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5.0 億元,同比上升7.2%,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8 億元,同比上升10.6%,實現基本每股收益0.045 元。
業績變動主要原因:(1)煤價同比下降:2013 年標煤單價同比下降8.4%;(2)利用小時上升:上網電量同比增加7.8%,平均發電利用小時同比增加7.0%;(3)電價下降:由于2013 年下半年上網電價調整和電價結構變化,平均上網電價同比下降1.4%;(4)財務費用:同比減少1.0 億元,下降9.3%,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存量貸款和新增貸款利率出現下調;(5)資產減值損失:同比增加1.7 億元,上升2257%,主要原因在于控股海一公司(關停機組資產處置市場情況發生變化)和上都第二發電公司(脫硫增容及脫銷改造,拆去原有部分環保設施)計提了資產減值損失。
皖能電力:履行承諾注入集團部分資產,電力資產證券化開啟新進程
7月14日,公司發布《2015年非公開發行股票暨關聯交易預案》,計劃募集資金不超過24.50億元,包括投資3.30億元用于皖能銅陵第二臺百萬千瓦機組建設項目資本金投入;投資不超過16.20億元收購皖能集團所持有的國電銅陵25%股權、國電蚌埠30%股權;不超過5億元補充公司流動資金。此外公司擬自籌資金不超過10.65億元收購皖能集團下屬淮南洛能公司,皖能集團持有洛能集團46%的股權。
公司是安徽國資委唯一能源平臺。公司是安徽省國資委唯一一家電力上市公司,皖能集團發電資產唯一上市平臺,安徽省最大的電力上市公司。公司經營范圍涵蓋電力、能源、運輸三大領域,擁有火電、風電及核電的多元化電源結構。
公司未來成長性良好。銅陵二期16年底投產,還有錢營孜兩臺35萬千瓦低熱值煤發電項目;參股的電力項目中,板集兩臺百萬千瓦機組項目已取得國家能源局核準并已開工建設,淮北平山兩臺66萬千瓦機組已全面開工建設,風電項目也進展順利;阜陽二期兩臺66萬千瓦超超臨界發電機組項目已納入我省2014—2017年電源建設規劃,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本次非公開發行履行控股股東資產注入承諾,提高公司盈利能力。皖能集團于2012年做出承諾,將最終在5年內將下屬符合上市條件的優質發電類資產全部注入皖能電力,之后再次承諾在2015年8月31日前將5家標的注入上市公司,包括國電銅陵、國電蚌埠、淮南洛能、安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和神皖能源。我們預計公司將繼續履行注入承諾,外延收購神皖能源。
湖北能源:借助重組變身央企,打造長江經濟帶綜合能源平臺
實際控制人變更為三峽集團,并引入戰投陜煤集團。三峽集團擬以利川公司和通城公司100%股權以及現金合計50億元認購,陜煤化集團擬以現金10.60億元認購公司本次發行的股票。共計不超過60.6億元。發行價格為5.30元/股。本次非公開增發不超過11.43億股,占發行完成后股本約 17.61%。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后,三峽集團將直接和間接控制公司38.96%的股權,將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強強聯合,以長江經濟帶為支點,打造綜合能源平臺。公司作為湖北省的能源平臺,借助三峽集團強大的資金實力和資源整合能力,積極發展清潔能源;同時借助陜煤化集團在煤炭供應和蒙華鐵路建設機遇,有效緩解湖北地區缺煤的現狀,快速擴大公司電力投資、天然氣、煤炭運銷等業務的規模,從而進一步提升公司市場競爭力。
定增項目新建機組均為清潔能源,清潔能源占比大幅提升。本次募集資金除部分用于償還三峽財務貸款外,均用于清潔能源項目建設,公司在打造“鄂西水電基地+鄂東火電基地”的基礎上,加大力度發展清潔能源,共計增加105.7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54.7萬千瓦,光伏裝機16萬千瓦,燃機35萬千瓦。定增完成后,公司業績將在2016年體現:預計2016年和2017年,營業收入將分別增加16.25億元、18.80億元。
業績穩健,14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0.61%。201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2.70億元,同比減少34.44%;利潤總額17.07億元,同比增長39.3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44億元,同比增長20.61%;EPS0.21元。公司水電站流域降雨量和來水好于上年同期,水電發電量大幅增加,同比增加30.01%;同時,風電裝機容量擴大,風電發電量同比增加47.79%;同時,公司投資收益同比增加2.61億元,增幅82.83%。
鄂西水電基地+鄂東火電基地互為補充結構合理,平滑電力業務業績波動實現穩健經營。2014年公司完成發電量151.52億千瓦時,同比增4.40%。其中,水電發電量70.84億千瓦時,同比增30.01%;火電發電量78.66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1.91%;風電發電量2.01億千瓦時,同比增加47.79%;光伏發電量為0.02億千瓦時。2014年,由于公司在建管網、場站及城市燃氣公司逐漸投產,累計銷售天然氣5.1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5.51%,毛利轉正,盈利指日可待。
國電電力:騏驥待躍,有望受益國企改革,期待外延式增長
公司電源結構在五大發電集團的旗艦上市公司中最優,其電源結構現狀及未來進一步調整受益于電力行業發展形勢。電力行業有望進入資產注入高峰期,期待公司的外延式增長,估算公司體外資產容量在1.6 倍左右。公司當前二級市場估值大幅高于近年重大資產收購案例的收購PE 和PB 均值(分別11.2 和2.0 倍),一旦實施資產注入,則投資機會顯見。不考慮資產注入對公司業績的影響,預計公司2015-2017 年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分別為64.45、75.34、87.50億元,對應EPS 分別為0.33、0.38、0.45 元。綜合PE 和PB 估值,我們給予公司目標價10.13 元,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
電源結構受益于電力行業發展形勢。公司開發的大容量火電項目具備較強競爭力,外送電源點將獲得較高收益。此外,水電在電改大趨勢中存在電價上行的空間,風電項目收益確定性較強。
期待公司外延式增長。電力行業有望進入資產注入高峰期,公司大股東資產注入承諾也曾有跟進,我們認為,在集團整體近三年平均ROE 已達8.9%的條件下,華北和華東地區的火電資產三年平均ROE有望超過10%,滿足資產注入條件,估算公司體外資產容量在1.6 倍左右;仡櫣窘曛卮蟮馁Y產收購案例,收購PE 和PB 均值分別為11.2 和2.0 倍;當前公司2015 年動態PE 為23 倍,PB 為2.94 倍;若未來實施資產注入的資產估值與歷史均值相當,則投資機會顯見。
|